迟子建小说中的悲剧意识分析(4)

时间:2021-08-31

  《白雪的墓园》中父亲的去世,带来了一家的变故。父亲去世一个月后却要过除夕了,这个年过得胆战心惊,我、姐姐和弟弟都惴惴不安的守着母亲,时时刻刻担心她追随父亲而去,或者情绪失控。全篇洋溢着对一个死者的怀念和生者的担忧中,儿女们小心翼翼地阻止母亲去墓地看望父亲,节奏情绪颇为沉郁。可是,最后,母亲还是在初一,趁儿女还没起来之前,第一次去墓地看了父亲。小说中的母亲一时无法承受丧夫之痛,超越这个痛苦显然非常艰难。而母亲最终将对逝者的思念化为掌心的红痣,内心虽然无法释怀那份痛苦,但仍然温和对问儿女们:“早饭你们想吃点什么?’”这意味着她选择活下去,坚强地活下去。

  对于人类悲剧性的命运,迟子建不吝于表现其中残酷与悲情的一面,可是人毕竟不是麻木无知的动物,对于无奈的命运一定会力图超越。迟子建作为作家有属于她自己的独特见解。她总是不满足于人对于生活的沉沦与驯顺,而寄希望于人的精神自觉——坚韧的活着。这份精神自觉,有别于高深的哲理,而是人性中容易被忽略的本能。人类的悲剧命运很大程度是由自己造成,要超命越运,也只能靠人自身的因素来达到。迟子建认为,这个因素就是坚韧的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