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子建《原始风景》解读(8)

时间:2021-08-31

  Kenneth)提出了人类学描写的“族内人”(insider)和“外来者”(outsider)不同视角对其思维方式、描写立场和话语表达的影响等等,引起了学术界极大的关注。从这个理论支点出发,派克从语音语言学术语“phonemic”和“phonetic”匹配insider/outsider的概念创造了“emic/etic”的描写理论。Emic是文化承担者本身的认知,代表着内部的世界观乃至其超自然的感知方式。它是内部的描写,亦是内部知识体系的传承者,它应是一种文化持有者的唯一的谨慎的判断者和定名者。而etic则代表着一种外来的、客观的、“科学的”观察(scientific

  observers),它代表着一种外来的观念来认知、剖析异己的文化。在这儿,“科学性”是etic认知及描写的唯一的谨慎的判断者。而吉尔兹认为,认知、语言是查知文化形态的基础,然而精通其语言并不意味着已精通其文化,文化有其内在的认知结构,有其“文化语法”。文化的语法不仅仅是以语言、认知写成的,也是以神话、宗教、艺术、民俗乃至天文历法、丧葬典仪等文化本文和文化话语写成的。针对鄂温克文化,迟子建虽然在民族归属上是个“外来者”,但她从小在大兴安岭长大,大自然的熏陶和北方少数民族生活的耳濡目染,与她与他们在精神气质上是一致的,也就是说,迟子建在描述鄂温克文化时已拥有着“文化持有者的内部眼界”了。她的视角不是“外来者”(outsider),而是“族内人”(insider),她的头脑中已清楚地刻印上了一张鄂温克人的文化地图。

  我们相信《额尔古纳河右岸》不是迟子建在全球化时代对“地方性”,也即“差异性”的最后书写,我们希望她仍能不断穿越众生喧哗的时代,避开社会意识在文学对象身上碾压而成的多条大道和蹊径,抵达自己的文学世界——一个纯净鲜活的世界;我们希望在她构建的那幅“天人合一”的“原始风景”中,仍能看到坚忍美好的北方女子和勇武霸道又不乏责任感的北方男人,仍能看到爱情失之交臂的忧伤和人生缺损的疼痛。  我们渴望着那个精灵飞舞的原初世界。

  这是其他地域的作家无法给予的。

  韩春燕 南京大学 渤海大学

  注释

  ①[美]华莱士·马丁《当代叙事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版,176页。

  ②文能、迟子建《迟子建〈畅饮天河之水——迟子建访谈录〉代序》,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③《世界宗教资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1983年3期,40页。

  ④2005年在《收获》第6期(双月刊)发表后,于12月份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

  ⑤周景雷、迟子建《文学的第三地——与迟子建对话录》,《当代作家评论》2006年第4期。

  ⑥⑦⑧⑨⑩散文《在晚风中眺望彼岸》。

  11[美]华莱士·马丁《当代叙事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版,130页。

  12(美)克利福德·吉尔兹《地方性知识》,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9月版,3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