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子建:山河是一种文学气象(3)

时间:2021-08-31

  山河是一种文学气象

  对于迟子建这样蕴含着深重的苦难体验的作家而言,很多读者都难以完全进入她的文学世界。尽管她秉持“要拥抱想象力,要使想象力的火种燃烧起来就不熄灭”的艺术理念,但她的作品中还是包容了大量的东北地方故事和人物原型。

  在书展的讲座中,迟子建透露了一个被误解的故事。《额尔古纳河右岸》获得茅盾文学奖的时候,一位知名教授对这部小说提出批评说:“迟子建这部小说我觉得比较一般,她以往的作品写得很好,但是《额尔古纳河右岸》不该虚构一个边地的故事。”这让迟子建感到惊讶,因为这些从基层和边地拾取的故事大多都是真实的,是一个部落里发生过的事情,而写进作品里却被人视作不合理的虚构。后来她回应说,“当真正的鲜血喷溅的时候,我们竟然以为那是油漆。这个太可悲了,这是我们时代的悲哀。”

  可以说,迟子建的文学建立在对东北那片土地,对大兴安岭、北极村的生命体验基础上。

  从19岁开始写作,迟子建的写作时间可算是长久。回顾起来,她的长篇小说大多跟东北的山河有关。“文学的山河能有多大,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有一些伟大的作家,像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留下来了。我对我的写作也有不满意的,我觉得每一个作品都会留有遗憾。所以我希望我能够长寿,在未来的写作当中依然能以我的山河为背景。”迟子建如此期许。

  山河绝不是地理上的具体所指,而是一种艺术理想。用她的话说,“山是我生命的旗帜,河是我作品的底色。具体到作品来讲,山河就是一个作品的气象。”

  东北的冻土地给了迟子建灵感和持续不竭的动力,“善恶往往是一念之间,天堂和地狱也是一步之遥,作家要做的,就是写出这一步之遥里的复杂人性,写出在这一步之间我们发生了什么。”

  在漠河北极村,迟子建写作的房子里,窗外是青山、河流、花朵,每年冬天她都会回到这里,在满窗霜花和清晨的袅袅炊烟中写作。“大自然进入冬天,地球就休眠了,我的思维空前活跃。虽然外面一片苍茫,白雪茫茫,但是我的内心世界翻腾的都是火焰。在这样一个自然环境里,永远有写不完的故事,永远有灵感触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