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迟子建日记《我伴我走》(2)

时间:2021-08-31

  二、以真实健康的心态创作文学作品

  迟子建的日记中有对日常琐事、心情的记叙,也有对时政新闻的看法和对生活的思考,读她的日记和作品,会感受到她健康向上的态度和满满的正能量,她的语言有一种看透生命的不堪却依然热爱生活的固执的力量,如《疯人院的小磨盘》透过小磨盘的遭遇折射了现代社会人们精于算计、自私自利的心态,刻画了疯人院的疯人们单纯善良的品行,以此来讽刺现实的丑陋,然而即便如此,小磨盘和他的母亲依然在工友们的照顾下有滋有味地生活着。又如中篇小说《清水洗尘记述了大年夜小儿子天灶负责家里人洗澡烧水和放水的任务发生的故事,记叙了奶奶的�里�嗦、父母的争吵言和、姐姐的爱美,每个家人洗澡的特点都流露出琐碎生活的点滴美好。

  综观文坛,与她同时期的作家如陈染、林白则醉心于女性私密写作,纠结于压抑的自我。读她们的作品是危险的,价值立场不坚定或情绪不稳定的读者很容易受到作品消极因素的控制牵引,而读迟子建的作品则完全没有这种困扰,她的作品是充满温情的,让你读罢掩卷沉思之时体会到生活的美好、历史的厚重与人生的价值。相较而言,作家池莉的作品同样表露了小人物困身于琐碎的生活中却依然热爱生活的生命力,但她在作品或自白中有意无意流露出的沉浸于小我的幸福的沾沾自喜无疑削弱了作品的感染力,容易使读者产生审美疲劳。反观迟子建作品的温情则是从人性出发,字里行间渗透着博爱的情怀,因而更能在情感上打动读者。

  三、以平等交流的姿态对待读者

  迟子建在日记中多次提到“想让我的读者快点儿看到”我的作品,她在《芳草在沼泽中》的序言里也有过类似的表述,她说:“我特别想让我的读者了解我的最新的创作情况”。在迟子建的心目中,读者不仅是评委,也是朋友,他们不仅检阅自己的作品,也欣赏自己的创作,她更倾向于将读者看成懂自己的内心、与自己平等交流的人,她期待与读者之间灵魂的交流与共鸣。在这种想法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她文学创作的关注点其实在作品和文学本身而不是读者,她希图通过文字传达自己对生活与历史的理念,并找到能与自己心灵沟通、产生共鸣的读者。相较之下,让人不禁想起作家池莉曾多次声明“我写作不为别的,就为我的读者喜欢,读者喜欢了,我的写作便有了意义”,这种说法明显带有蓄意讨好的嫌疑,至少说明池莉在创作时是将读者需要放在第一位的,而不是文学本身,文学创作一旦掺入了商业的因素就不那么纯粹了。迟子建将她的思想与对人生、历史的思索融于作品中,期待有读者能与她形成共鸣,正如她在荣获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的卷首语中写到的一样:“我不知道自己谱写的这部心中的交响曲是否会有听众。我没有那么大的奢望要获得众生的喝彩,如果有一些人对它给予发自内心的掌声,我也就满足了。”

  笔者一直认为,要了解一位作家的文学理念就去看他的作品,而要了解一位作家的为人和生活理想就去看他的日记或随笔。万人敬仰的学者季羡林大师的日记小到因恶劣天气无法出门的烦恼都有记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生活中的季羡林。迟子建《我伴我走》日记集的出版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她的窗口,让我们与迟子建有一个近距离接触的机会,通过这本日记,我们有理由相信作为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作家,迟子建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