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尔古纳河右岸 论文

时间:2021-08-31

  《额尔古纳河右岸》是作者迟子建对古老的鄂温克民族历史的个人解读,以“天人合一”的理念描绘了一个与自然携手风雨的民族的生死轮回故事,以及这个古老的民族在现代文明的渗透下渐渐走向衰落的必然现实,作品笼罩了淡淡的悲情意味,用淡定而温婉的笔法从容地表现出来。

  谈到《额尔古纳河右岸》的创作时迟子建说,“我其实想借助那片广袤的山林和游猎在山林中的这支以饲养驯鹿为生的部落,写出人类文明进程中所遇到的尴尬、悲哀和无奈。”①用诗化的语言勾勒古老的鄂温克民族百年的风雨历程,从一个老人的回忆视角出发,既是故事的叙述者,又同时是世事的见证者,真实的历史时空,套以传奇的氏族故事,似真似幻,犹如一部荡气回肠又丰盈多姿的史诗,构造出神秘瑰丽的诗化意境。

  一、 史诗化的历史叙述

  新历史主义批评家海登•怀特说,“历史首先是一种写作,一种修辞的灵活运用,一种语言结构的叙事构型。这样,历史就不仅仅是对于史实面貌的再现,它还是一种埋藏在历史学家内心深处的想像性建构,而这种建构总是有意无意地遵循着一个时代的特有的深层结构。”⑴这即是说,历史的叙述是叙述人眼中的历史的再现,它的再现是置身于一个大时代背景下的涂抹着时代色彩的文本,因此人对于无限性的历史的把握是有限性的。面对浩瀚的民族历史,作者抽取了一个大家族四代几十人的生命历程,一个家庭的命运,同时也是一个民族的变迁史,浓重的史诗韵味充满了传奇的神秘色彩,写出一个民族在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环境的双重变化中艰辛而奇妙的求生历程。

额尔古纳河右岸 论文

  作品这种史诗化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诗化语言的低吟浅唱。《额尔古纳河右岸》像一首绵延悠长的诗,温婉而悲情地唱着古老的传说。柏格森说,生命的本质即是绵延。⑵迟子建在这种不绝的绵延中淡然地讲述生命的故事,无论是尼都萨满深情的哀歌,还是妮浩萨满断肠的悲歌,都满满地浸润着鄂温克人为生命所唱的赞歌。诗化的语言由作者笔下汩汩流出,既传达出历史的沧桑厚重感,同时也充满了生活的趣味性。用诗样的语言表达对驯鹿的喜爱,“看不到它们的眼睛,就像白天看不到太阳,夜晚看不到星星一样,会让人在心底发出叹息的” 还有那些神奇的传说故事,譬如女孩遇见熊时要脱了上衣才可逃跑避免被追赶,而关于火神的传说更是体现了最古老原始的信仰传统。其次,荡气回肠的史诗风格。在迟子建的历史构述中,北方密林里古老的鄂温克民族,以山为家,以风为伴,以驯鹿为友,追逐着大自然的脚步,迁徙繁衍,他们善良纯朴,隐忍而又无比顽强,终却无法逆转历史发展的潮流而放弃游牧的生活,融入强势的现代文明。近百年的纵向历史进程,跨越几个时代,迟子建将这巨幅的历史画面巧妙地用清晨、正午、黄昏和半个月亮连缀在一天之间,不温不火地绘出一幅壮丽而哀婉的史诗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