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备课三题(3)

时间:2021-08-31

  三、对赋体的新突破

  赋,古代一种文体,其特点是“铺采搞文,体物写志”(《文心雕龙·诠赋》),即铺陈事物,源于《诗经》、《楚辞》,故赋是用韵文写成的。赋具体有以下特点:

  句式不拘字数,多以四字句六字句为主,特别是南北朝,一般四、六句,而且讲究平仄,堆砌典故,又称“四六文”、“骈赋”、“六朝赋”。但其中也不乏佳作,如江淹《别赋》、庾信《哀江南赋》。

  讲究平仄,在押韵上赋有如下要求:因赋体较长,一韵到底的赋极少。赋的押韵,有句句押和隔句押。韵脚不一定是句末最后一个字,如句末为虚词,则虚词前押韵。韵脚以不重复用字为原则。赋的换韵常与内容段落相一致。

  赋虽是韵文,但咏物叙事成分多。抒情成分少,其性质在诗和散文之间,句式比诗自由。

  明代徐师曾《文体明辨》分赋为古赋、俳赋、律赋、文赋。古赋指汉赋,又名辞赋,篇幅长,形式问答体,韵中有散,以司马相如、班固为代表作家。俳赋即六朝赋,其实质是押韵的骈体文。律赋为唐宋科举考试所采用的一种试体赋。比骈赋更追求对仗工整,更强调平仄谐和,押韵有更严格限制,是没有生命力的文体。

  受古文运动影响,中唐出现的文斌,以散代骈,句式参差,押韵较随和,不重视铺排藻饰。用散文笔调写赋,杜牧《阿房宫赋》开文赋先声。苏轼《前赤壁赋》采用散文笔法,赋中有歌辞,有对话,有物境,韵散交杂,形式多样。写景、抒情、说理浑然一体,诗情、画意、理趣相互映衬,融合无间,开一代文赋新风,在我国古代赋体文学中写下光辉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