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设疑赏析

时间:2021-08-31

  苏东坡的《赤壁赋》,作为“赋”中名篇。其特点是惜真景抒真情,情景理水乳交融,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学习本文的关键,是要掌握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并以此作为突破口进行设疑赏析。这些词语是:“于是饮酒乐甚”的“乐”,“苏子瞅然”的“瞅”,托遗响于悲风”的“悲”,“客喜而笑”的“喜”“笑”。

  设疑之一:

  作者在第二段开头说:“于是饮酒甚乐”;其因何而“乐”?

  赏析:

  回泛舟赤壁所见之景而乐,具体见课文第一段所写的内客。“倩风徐来。水波不兴。”宁静优美的遍江面,情风迎而而来,足使作者心旷神怡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月亮慢慢地从东山上爬上来,不忍匆匆高去,徘徊在斗星和牛星之间,俯视着人间的美景,使作者不由地产生了愉悦之情。“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茫茫无边的江而,足能使作者的思绪御风而行,进入那如仙似梦的境界。泛舟江上,俯仰山光水色、休浴明月情风。作者岂有不乐之理?不仅是“乐”。还是“甚乐”。

  设疑之二:

  作者泛舟赤壁目有酒助兴。如此之乐:那么他为何在第三段末还要倍客人之口说出“托遗响之悲风”的感叹呢?对于主客来说其”悲”从何而来?

  赏析:

  文中主亦客,客亦主,均作者本人。主问客答是古人创作赋时惯用的手法:

  1、来自歌词中的“美人”: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美人”,一般人认为,在这指的是“君主”或作者美好的理想。这时作者回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在此之前软弱无能的宋王朝正与困夏交战,损兵几十万;既而又给辽金困夏送去了大量的物品。一生忠君的作者,一心想为大未王朝分忧,可却被贬在他乡,怎能不悲!真可谓壮志难酬。无怪乎!早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作者就发出“多情应笑我,早生 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感叹了。

  2、来自客人悲怨的“萧声”:

  “倚歌而和之”“倚歌”即“按着歌曲的声调和节拍”,“和”即“唱和”。也就是说客人是回苏于的“歌”而和的。说到底这“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泣孤舟之葵妇”的悲凉的萧声。也是作者的悲从心生的悄然流露。真是“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啊!

  3、来自“一世之雄”的曹操和“吾与子”的处境对比:

  像曹操这样不可一世的英雄“而今安在”。尚目随“大江东去”,何况“渔樵于江诸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之吾辈,有志而无为。白添几许白发而己,悲!

  4、来自“吾生之须臾”与“长汪之无穷”的对比:

  悲叹生命之短暂。

  5、来自“挟飞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长终”与“知不可乎骤得”的对比:

  感叹理想与现实的反差。

  综上所述,真可谓乐极悲来。至悲至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