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的美人意象(2)

时间:2021-08-31

  《赤壁赋》第二段有明显继承《楚辞》的痕迹,其中引用的歌词几乎全部化楚辞而来,苏轼绝对不只是从形式上继承屈老先生的笔法,而应该有更深层次的寓意。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得不到楚怀王的信任而被流放;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有志不能酬,可见两位时代的智者的经历和命运是何其相似!屈原虽然被流放,仍然不忘思君报国,苏轼虽然被贬黄州,身处“野外”,但并未泯灭他的一颗拥护朝廷的忠心,可见两位时代的智者思想何其相似!所以,在《赤壁赋》中作者借对“美人”的思念表达对国君的忠心,以“美人”比君,写出了苏轼的忠君之殷切。

  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苏轼的“忠君”思想。诚然“忠君”是有局限的,但是正是这一理念支撑苏轼积极“用世”,希望为宋王朝分忧,建树功业。下文“哀吾生之须臾”与“共适”于“无尽藏”的江山风月,都由望“美人”而不得,即得不到朝廷的重用而生发出来,妙在并不着痕迹:一个人既出仕做官,思用于世,遇到小人谗谤,自然有“哀”的一面,但如果从此消极颓唐、不思振作,那就达不到完成忠君的目的。忠君用世的一贯精神引导着苏轼在客观形势对自己最不利时,便力求胸襟豁达,顺乎自然,以适应逆境;身处逆境之际也还要“望美人兮天一方”,始终不放弃地等待国君、朝廷对自己的召唤。这正是苏轼的主要的、始终如一的人生态度。

  “美人”象征作者美好的理想。

  “美人”意象在古诗词中的另一意蕴来源于《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中“伊人”被追寻者苦苦的追寻而终不可得,“伊人”即象征了“理想”,追寻“伊人”不可得,实质是追求理想而不可得。现代诗人戴望舒在其诗歌《雨巷》中借“丁香姑娘”让“美人”的这一意蕴再生,男主人公在寻寻觅觅中与“丁香姑娘”相逢,又在“丁香姑娘”叹息声中飘然错过,何尝不是对美好理想追寻的执着以及对追寻理想失落的迷惘的渲泄呢?  《赤壁赋》中苏轼对“美人”没有作外貌的描写,舍其具体的形而摄其神韵,才使得它那样冰清玉洁,那样清纯脱俗。因此,作者笔下的“美人”是有所象征的,是其美好理想和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对苏轼而言,人生想拥有的太多太多,人生想实现的价值也太多太多。他有自己的政治抱负,有自己的文学之梦,有他的生活理想……当他被贬黄州时,这些美好的东西自然离他而去,理想如“美人”一样飘然而过,可望而不可即,苏轼只能扼腕叹息,“望美人兮天一方”而发出哀叹!

  “美人”意象贯穿《赤壁赋》全文,牵动着苏轼情绪的起伏,影射了苏轼复杂的情感。把握“美人”多重意象,是解读《赤壁赋》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