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的教学课堂实录

时间:2021-08-31

  师:老师给同学们讲个笑话,某电视台有位长得很漂亮的女主持人,有一次她主持知识竞赛,她声情并茂地朗读了一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然后问参赛者:“请问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参赛者不假思索地回答:“苏东坡。”这位漂亮的女主持人顿时愣了,迟疑了一会儿,她一本正经地说:“你只把姓答对了,名答错了,答案应该是苏轼。”(生笑)

  同学们笑了,说说你为什么笑?

  生1:苏东坡就是苏轼。

  师:是吗?如果你在试卷上这样写,吴老师也同样会判你错。(生愕然)老师让你们课前预习课文并了解苏轼生平经历,都做了吗?

  生:预习了。

  师:结合你们所了解的苏轼生平经历,说说吴老师为什么这样判?

  生2:东坡是苏轼被贬到黄州以后取得号,这之前他叫苏轼,我想《水调歌头》可能是他被贬黄州之前的作品吧?

  师:恭喜你,答对了!(生笑)《水调歌头》是苏轼出知密州时的作品,那时苏东坡还没诞生呢。谁知道苏轼因为何事被贬到黄州来的?

  生3:“乌台诗案”。

  师:能说具体一点吗?

  生3:苏轼的政敌故意整他,就从他的诗集里找了几句“反动”言论,在宋神宗面前打小报告,苏轼就被抓起来了。宋神宗爱惜苏轼有才,也就没有治他的罪,就把他贬到黄州来了。

  师:苦难是人生一笔宝贵的财富,“故天降将大人与斯人也,”

  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师:余秋雨先生说,到了黄州后的苏轼是一个觉悟了的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余秋雨先生的散文《苏东坡突围》结尾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