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 王安忆《长恨歌》(2)

时间:2021-08-31

  写作技巧:

  1.散文笔法的运用

  小说一开始便采用散文化的写法大段地描写弄堂、流言、闰阁与鸽子,而在小说的其他部分也采用这样的笔法,如与阿二相识的邬桥。这种笔法的运用让人感受到了浓浓的意境与诗化美。

  2.对比的运用

  首先是王琦瑶、吴佩珍的友谊与王琦瑶、将丽莉友谊的对比。王琦瑶与吴佩珍的友情如同流星,一闪而过,美丽而短暂。但王琦瑶与将丽莉的友谊却一直维持到老,尽管期间出现过矛盾,但最后还是合好了。前者是小儿女间的经不住考验的友谊,后者是成人间的能经历风雨的真正友谊。出现这样的反差主要是王与吴交往时王不过是一个未经世事的高中生,而与将交往时两人的心智均已进入成熟期,不再因一些小事情闹别扭甚至分离。其次是王琦瑶与女儿微微的对比,王琦瑶容貌出众,但女儿微微却姿色一般;王琦瑶对穿着打扮有独特的见解,能引领时尚,但微微却是时代的追随者,穿衣打扮随波逐流;王琦瑶能凭借自己的能力生存,但微微却是一个附庸品,始终依赖别人过日子。

  小说特色:

  1.女主角以复指形式出现

  作者对鸽子作了大段的描写后,转向对弄堂女儿的描写,在描写弄堂女儿时基本上以王琦瑶代替,于是王琦瑶的名字一遍遍地出现,有时是代表个人,有时是代表群体,这就是复指形式,并通过这一形式说明小说主角的普遍性。这样的描写在小说介绍人物出场时是极为罕见的。

  2.淡淡的感伤

  王琦瑶的一生感情生活颇为波折,终身不得圆满,她生命中的男人总是一个个地离她远去,只是她生命中的一个过客。而她的好友蒋丽莉和程先生等人的命运也是如此,他们都渴望好好的生活,好好地爱,可最后都不如愿。蒋丽莉找了个不爱的人,在遗憾甚至还有点点的含恨中离去。而程先生则追求王琦瑶一生终得不到满意的爱情,并在文革开始时被迫自杀。这一个个的悲剧演绎成一曲曲的“长恨歌”,散发着淡淡的感伤。

  3.文笔细腻

  《长恨歌》的文笔如同小溪流水般温柔细腻,其中王琦瑶与吴佩珍的短暂友谊便是一例。她们的友谊在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的不经意间远去并消失。没有人会意料到关系颇好的王吴两人会因王在片场的一次试镜失败而渐行渐远。但细细一想像这样的事在生活中又似乎是经常上演的,人的情感有时候很脆弱,一件看似很小的小事就能把它摧毁,王与吴的友谊便是如此。王安忆能捕捉到人的情感的微妙变化,可见其用心之细腻。

  4.注意挖掘人物的历史现实意义

  小说对人物的首次出现似乎总喜欢长篇大论一番,要么是写人物的生活环境,如王琦瑶首次出现时,就集中笔墨写她所生活的弄堂。要么是作一番详细的解释,如老克腊的登台亮相就花了大量篇幅从思想、喜好、生活习惯等方面去解释人物。要么是对人物生活大写特写,如长脚的出现,作者用了不少笔墨去描绘长脚平日的生活及其性格特征。

  5.主观色彩浓重

  王安忆在叙述人物或情节时,喜欢赋予自身的主观感受。如“午后的闺阁,真是要多烦人有多烦人的。”、“邬桥这种地方,是专门供作避乱的。”等,这让读者易受感染,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从而进入小说世界里,有身临其境之感。但有时候这种直白甚至有失偏颇的表情达意方式又免不了让人反感。  人物形象:

  王琦瑶是上海弄堂里的典型女儿,有点点的虚荣心,爱漂亮,会打扮,有点小幻想。她有一股天成的气质与风韵,这种美是家常的美,不惊艳却让人喜欢。她缺少见识但却通情达理,她难免俗气但那俗气在时光的洗礼下渐渐脱去,变得愈发优雅大方。

  王琦瑶不是女强人的形象,她没有梦想,只是现实,现实地过着日子,如同大多女孩一样,在虚荣的驱使下追求物质上的享受。但不沉醉,与李主任的故事固然有物质追求成分,但她对李主任也是有情感作为铺垫的。而无论生活与她开了什么样的玩笑,她始终继续着对幸福的追求,且是坚强的,大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