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长恨歌》的上海形象王琦瑶

时间:2021-08-31

  引言:王琦瑶一生的长恨悲歌来自于无缘婚姻的悲凉,爱情无法修成正果的悲戚,亲情缺失的凄苦和晚年老无所依的凄惶。红颜巧笑美目盼,沉醉虚华浮云梦,只怨生却百姓家,一生长恨奈何许!王琦瑶不死。这个"不死",当然是这次新编的电视连续剧对小说长恨歌》的最显性改编,是编剧想给王琦瑶一个圆满的结局。

浅谈《长恨歌》的上海形象王琦瑶

  20世纪90年代以来,女性作家在文坛上的地位日益重要,在众多以女性话题为写作主题的作家中,王安忆是一个特例。她并不特意通过注重渲染女性意识和女权主义来追寻潮流,而是能够从平凡的女性身上探求女性自身的道路和命运。在这种背景下,《长恨歌》中王琦瑶这个上海女性形象的诞生,更是代表了王安忆的创作思想,而这部作品也成为她创作史上一部非常重要的代表作。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分析王琦瑶这一人物形象。二城市的代言人王安忆在创作《长恨歌》时,试图以历史记录者的身份来描写上海几十年的变迁,但她又不是从纯粹的历史角度来记录,而是从日常生活的场景来记录,充满了生活气息,让人更加真实地切身体会到上海几十年的历史变化。正如她自己所说的那样,《长恨歌》是“一部非常写实的东西。在那里面我写了一个女人的命运,但事实上这个女人只不过是城市的代言人,我要写的其实是一个城市的故事”。上海这个城市曾被人称作“冒险家的乐园”,这里居住着各式人物,每天都上演着各种传奇故事,这使人们感到这个雄性世界充满了勃勃生机。但为什么作者会选王琦瑶这一女性形象来做城市的代言人呢?这也是与王安忆对上海这个城市的独特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