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王安忆美句赏析(2)

时间:2021-08-31

二、《长恨歌》的意象美

  在《长恨歌》中,作者运用大量的文学意象作为载体,以女性特有的细腻观察,将上海的历史浓缩于“弄堂”这个小舞台。这部作品中,意象的选择是作者有意为之,在体现一定的文化意蕴的同时,也有其象征性的美。在小说文本中最典型的文学意象就是弄堂与鸽子。

  1、弄堂

  弄堂仿佛是上海这座城市的史册,上面记载着纵横交错的线条,纷繁复杂的人物,平淡却多见的世事。于是,这弄堂仿佛有了灵性,有了某种感觉。上海的弄堂承载了女主人公一生的大部分时光,同时也是大多数情节发生之地,由浅入深的推引,这弄堂更是上海文化的一个高度浓缩的载体。

  “上海的弄堂是性感的,有一股肌肤之亲似的,它有着触手的凉和暖,是可感知,有一些私心的。”“上海弄堂的感动来自于最为日常的情景,这感动不是云水激荡的,而是一点一点累积起来。这是有烟火人气的感动。”“上海的弄堂真是见不得的情景,它那背阴处的绿苔,其实都是伤口上结的疤一类的,是靠时间抚平的痛处。因它不是名正言顺,便都长在了阴处,常年见不到阳光。”

  “一说起平安里,眼前就会出现那种曲折深长、藏污纳垢的弄堂。”作者白描手法,同时运用通感和隐喻的修辞,将弄堂这个看似简单的城市组成部分变得有深度,写出了“流言是弄堂的灵魂”的话,也只有弄堂这样的环境,流言才显真谛。这里,对意象的象征性,暗示性表现的很到位。

  表面上看,写的是弄堂的生活,实际上是写弄堂中人,弄堂里有生命的交替,人生的无奈,这是作者通过运用弄堂这一意象,所表现的中心,同时也暗示了人物命运的走向。弄堂里有喧嚷,有平静,有烟雾,有鸽群,有……这一切日常的东西,都有一种时代的痕迹和历史的烙印,上海作为这一切的载体,承载着过去、现在、流言、未来。

  2、鸽子

  鸽子,作为一种动物意象,常使我们想到灵动、和平,但王安忆笔下的鸽子,是一位观察者,抑或是一个体验者,它飞到城市上空,观察这弄堂的一切(上海的一切),无论是光明处的繁荣,还是阴暗处的鄙琐,它都默默的看在眼里,如小说中所说“这城市的真谛,其实是为它们所领略的。”“这城市里最深藏不露的罪与罚,祸与福,都瞒不过它们的眼睛。”它展翅高飞,却常常飞不到心向往处……

  鸽群在这里的审美意象的表现特征是象征性,黑格尔《美学》中曾提到,“象征一般是直接呈现于感性观照的一种现成的外在事物,对这种外在事物并不直接就它本身来看,而是就它所暗示的一种较广泛较普遍的意义来看。《长恨歌》中的鸽群,无疑是以一位历史的看客的身份来注视着一定空间的一定事物,它们将一切消化,包容。作品的结尾,王琦瑶香消玉殒在凌晨两三点的时刻,无人知晓,可是“只有鸽子看见了。”“这里四十年前的鸽群的子息,它们一代一代地永不中断,繁衍至今,什么都尽收眼底。”是啊,在这里,鸽子就是这样一个不会覆灭,世代繁衍下去,世代观照这大都会的使者,它的象征意义在于看到历史发展的同时,也解读了历史发展的本质。从这一点上看,鸽子则象征着一种历史的真实,真实,便是一种无法无法言说的美。    这里的鸽群观照着上海四十年的风雨浮沉,也注意到了王琦瑶这个小女人的悲剧一生。不但体现着一种象征意义上的美,也有一种暗示性的美。如它亲历了王琦瑶的悲剧,见证了这座城市历史的轮回与生命的息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