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晚年蜀地景物诗的奇险峭拔
岑参晚年寓居蜀中时期最引人注目的仍是他的写景之作。蜀道历来以奇险栈道著称于世,面对蜀道山川的雄奇险峻,诗人的激情一触即发,那一首首浓墨重彩的纪行组诗肆意挥洒。他以“千崖信萦折,一径何盘纡”(《酬成少尹骆谷行见呈》)来描绘川陕通道的骆谷之景,又用“栈道笼迅湍,行人贯层崖”(《与鲜于庶子自梓州成都少尹自褒城同行至利州道中作》)来凸显七磐岭栈道的艰难险阻。诗人对剑门雄关的高峻险隘做了反复地铺陈, 剑门之险让人不寒而栗。“剑门乘险过,阁道踏空行”(《送郭射节制剑南》),使人真实感受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艰辛。
岑参寓居蜀中时写的山水诗,还着力描绘巴山蜀水的山青水秀。写曲折江岸的奇峰:“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早上五盘岭》);写江水的烟波浩渺:“殆知宇宙阔,下看三江流。天晴见峨眉,如向波上浮”(《初至嘉州作》);写江水的沉澈:“分明峰头树,倒插秋江底” (《峨眉东脚临江听猿,怀二室旧庐》);写竹林深处的猿声鸟鸣:“猿拂岸花落,鸟啼崖树重”(《东归发犍为至泥舟中作》);写浣花溪畔的柳枝芦花:“江柳秋吐叶”,“江暖柳条黄”,“芦花白如雪”,“芦荻花纷纭”等等,总之,诗人选取了一系列独具西南地域特点的动植物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心绪,极富审美价值。
综上所述,岑参不同时期所作的写景诗,充分体现出我国南北不同地域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的差异,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与特色。嵩山郊野山林清新自然、不假修饰的清丽之作,源于诗人发自内心的心灵抒写;当他置身边塞绝域,俯拾即是的边地景物又为他的写景诗注入了新鲜的元素,传神的诗笔记录下的是令人震撼的壮阔景象。而晚年,岑参于大胆夸张中再现了巴蜀风光的风姿与韵味。可以说,岑参不同时期的写景诗,将他的理想抱负、建功立业的雄心,以及他的身世之感,全然融入对不同地域风光景物的描写之中,融情入景,以景喻情,于情景交融之中,展现其写景诗的独有内涵和独特魅力。
注释:
[1]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五,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41页。
[2]陈寅恪.讲义及杂稿[M].北京: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483页。
参考文献:
[1]陈铁民,侯忠义.岑参集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2]刘开扬.岑参诗集编年笺注[M].成都:巴蜀书社,1995.
[3]孙映逵.岑参诗传[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