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图画历史故事论文(3)

时间:2021-08-31

三、封建统治阶级推崇的原因

  封建统治者正需要人们的这种对自己的统治忠贞不二的精神。千百年来,把他们的故事广为流传,把他们的故事树立为一种精神、一种象征。事过沧桑,当年的事谁也不得而知,只是善于取舍的人们把有利自己的一面尽量的夸大,而不利于自己的另一面尽量的缩小或淡化为无了。至今在辽西孤竹国故址仍有伯夷、叔齐墓遗迹。对此说法不一,有的说,是他们死后被运回故国,有的说是他们的衣冠墓冢。为什么不在他们生前把他们接回故国?还是不为新朝接受他们所存在的事实。他们若是回来,于次君而言则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一个是自己的兄长,一个是绶有遗命的储君,哪个回来做国君都比他名正言顺。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他们不要活着回来。李唐所绘《采薇图》时,生活在南宋高宗赵构开国时期,赵构当时的心态应当和孤竹国的次君一样。只要北宋的徽、钦二帝不活着回来,不分享帝位,就可以给他们一个好的名声,为自己争取最佳利益。或他私下就想让那两位皇帝像伯夷、叔齐那样,不食异国之栗而饿死于异国,于名于利都是大有益处的。南宋高宗赵构曾在他的《长夏江诗卷》上题云:“李唐可比唐李思训”所以李唐其人其画也就被宋高宗所利用而大为赞扬?也许吧。

四、今人的思考

  我们现代人对待古国往事,应该用现代人的眼光去看待事物。汰弱留强,适者生存。历史不会因为某个人而立停下脚步。所以我们不能不加以辨别的一味的遵循传统的道义,人云亦云。象封建士大夫所称颂的伯夷、叔齐那样国家灭亡了,而饿死不食周粟,试问连首阳山也归为周朝的版图了,那么山间野薇也必然为周朝所有了。所食之物不也归周朝所有吗?封建士大夫何必为精神上的虚名而自欺欺人呢?所以,他们或是因为国家灭亡而宁愿饿死也不肯食周粟;或是迫不得已,而滞留在首阳山的。这一点对于他们来说,都已经不重要了。但是这个千百年来套在他们身上的沉重的精神枷锁,想必他们也是伯夷、叔齐不愿意而为之吧。地下有知他们也必是苦不堪言吧。封建士大夫的节气难道只表现在精神上而无具体的实质行动,国家灭亡了,一个人的力量去抗争的确是杯水车薪,发动大家的力量用集体的智慧去争取,那么他们的行为才有意义。孤竹国因为他们而名声远扬,却也脱不了亡国的厄运,历史是人写的,可是人也无法改变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