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的作者(6)

时间:2021-08-31

  比较鉴赏这两首诗歌在表现手法上的异同

  1、再读《采薇》,围绕问题讨论:

  (先让学生畅所欲言,允许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去读去看。答错了不批评。然后再分小组讨论发言,进行交流汇总。)

  ① 这首诗共六章,你看分哪几个层次?

  分三个层次:1-3章为一层,叙述难归原因和军旅生活的劳苦。

  4-5章为二层,直接写战争。

  6章为三层,写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

  ② 前三章,据你看,在章法上有什么特点?使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前三章,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很明显,这三章,在章法上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 使用这种手法的好处是:

  在内容上,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时序的更替,而人物内心的焦虑、痛苦也随之加重,从而突出了主题;

  在音节上,反复吟唱,一唱三叹,音节和谐,旋律协调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美。

  ③从4-5章来看,你又发现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这两章是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写的是战车、战马、象弭、鱼服以及士兵的劳累奔波、饥渴难当,通过这些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来展现战争生活的图景。而没有写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厮打拼杀,但战争的残酷已可想见。

  ④“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查阅相关资料,找出古人对这两句诗的评价,谈谈你的看法。

  资料一: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谢公(谢安)因弟子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谢玄)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资料二:方玉润《诗经原始》中评说:“此诗之妙,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非可言喻,故曰:‘莫知我哀’,不然,凯奏生还,乐矣,何哀之有耶?”又说:“末乃言归途景物,并回忆来时风光,不禁黯然伤神,绝世义情,知古常新。”  资料三:清人王夫之在论《诗经·小雅·采薇》这两句时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师评:一以往昔之虚衬眼前之实,以凯旋之乐衬内心之悲痛;二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含畜形象,耐人寻味;三“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对比,突出不胜今昔之感;四大雪交加,饥渴难当,情境实悲;五语调低沉,低回往复,气氛悲怆。)

  (六)交流延伸

  1、写一首诗或一段文字表达你对“乡愁”的新的体验。

  2、将你的诗先在小组交流、修订后,再在全班交流。

  3、课后搜集更多的表现乡情的诗歌散文作品,将你最感动的一篇拿到班上与同学分享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