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淑敏:把幸福密码还给孩子(3)

时间:2021-08-31

  “我的理想是当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为祖国争光……”许多人都写过这样的作文,家长、孩子、老师没有人在意,以致韩寒说,中国人第一次被教会说谎是在作文中。在毕淑敏看来,中国的作文从来不是一个说真话的地方,它只是应试教育下的一个技术。中国不乏对应试教育中技术化、程式化的东西掌握得很好的学生,但是大学生开始找不到工作是一个转折的信号,它让人们逐渐领悟到: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的根本是真实的本领,而真实的本领不是来源于技术,而是热爱,“一个人不热爱自己所做的事情,又怎么能超越他人呢?”

  因此,父母要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真正的才能和兴趣所在。真正爱自己的孩子、与孩子朝夕相处、观察他的一举一动,做到这一点并不是那么难,很多家长为此焦虑是因为他们封死了很多可能性、过于急功近利,“当一个孩子说他想当救护车司机时,往往被家长断然否定了。”

  毕淑敏认为,一些家长为孩子设计人生之路本身并没有错,但是不必过于谨慎到认为“稍走错一步就对不起孩子”的地步,“我不知道不上一个好的中学会如何,也很难想象一个本质还不错的孩子,接触几个贫民子弟就会变成流氓……其实孩子的世界根本没有那么险恶。”

  虽然家长的很多设计都是正确的,但是孩子有权利选择其他道路,当孩子与父母的意见不统一时,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不要让家庭环境恶化到无药可救的地步:你怕什么,孩子就来什么,孩子有时候会不惜自毁来控制父母,所以一定要尊重孩子。”毕淑敏说。

  北京的精英阶层的想法非常微妙,他们本身是高学历的受益者,有些人来自农村,他们把自己的人生经验简化为“我之所以有今天就是因为我学习好”,因此他们竭力为子女选择最优教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藐视自己出身的过程,是自己人生经验的一种投射,孩子可能从小就在他们的控制下失去了幸福童年。毕淑敏设想:“如果我有一个这样的孩子,我会让他就近上学。之后尽可能地拿出所有的时间去玩,去看博物馆、去接触大自然,和所有的小朋友和谐相处……”

  (来源: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