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淑敏:把幸福密码还给孩子(2)

时间:2021-08-31

  现在的家长经历了厮杀而上的奋斗历程,他们在无形中把自己的压力转嫁到孩子身上,认为取得成功的唯一道路就是在求学过程中变成最优秀的人。而毕淑敏说:“在中国最重要的是建立起这样的观念:让孩子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不为外界的评价所困扰,产生自给自足的幸福感。”

比别人更好才会更幸福吗

  人活着总在追求幸福,那么自给自足的幸福感从何而来?有钱就是幸福吗?女孩儿一定要长得漂亮才能幸福吗?接受最好的教育就是幸福吗?

  在毕淑敏看来,这些都是不能画等号的,但是人们一窝蜂地把这个问题简化成为“永远的第一”就是幸福,但世界上的“第一”是没有穷尽的,真正的幸福应该是有意义加上长久的快乐。她解释说,快乐是一种停在表层、比较短暂的人生体验,吃喝是快乐的,但还不等同于幸福,还要有意义。

  怎样让孩子体验到幸福?毕淑敏告诉记者:“一定要让孩子在特别小的时候就有感知幸福的能力,打破世俗的标准,让孩子明白并不是不出类拔萃就没有资格享受幸福,并不是只有最优秀的人才能被社会认可,并不是只有比别人更好才会更幸福。”

  现在的网络和电视媒体不加区分、一股脑儿地将各种成人的问题赤裸裸地展现在孩子面前了,以至于孩子对“幸福”产生了诸多困惑,十一二岁的孩子甚至也会问“人活着是为什么”,毕淑敏认为,类似的问题不是孩子思考得来的,而是现代媒体立体化地灌输给孩子的,他们的心智还不足以思考这些问题,不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她曾对北京八中少年班的孩子们说:“这些问题的答案要自己慢慢去寻找,人生是一个过程,忍耐和等待是它的必修课,撒下一粒种子,不懂得等待,是不会看到它开花结果的那一天的。”

父母为孩子设计人生之路错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