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淑敏散文对女性生存状态的艺术关照(3)

时间:2021-08-31

  三、对母慈子孝的重新诠

  毕淑敏散文中有大量篇章是写母亲和儿女关系的,她笔下的两代人的关系可以用母慈子孝来概括。她对母亲和子女的刻画选择的是一个全新的角度,或是刻画自我牺牲的母亲形象,或是以敦厚长者的口吻给人以语重心长的爱的教育,表现出浓厚深重的长者之风。毕淑敏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她曾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我首先感谢我的父母,我为父母给予我完整的家和爱而感激他们。”正是有了家庭的爱的滋润,毕淑敏在以后的生活中,在她从事医学工作的时候,无论是在西北高原还是在现代化大都市,心中始终充满爱意,在创作的时候,这满满的爱意就从笔端流淌出来。《青虫之爱》转述了一个闺中密友的故事,这位从小就怕虫子的年轻的母亲,看到自己的女儿把一只五彩斑斓的虫子托在手里,邀功般地给她看,为了不把病态的恐惧传递给女儿,她假装开心地翻来覆去地观赏虫子,用一个母亲的爱战胜了伴随自己几十年惧怕心理。在《回去问妈妈》中,她从儿女角度指出了儿女和母亲之间潜伏者的无数盲点,母亲是最关注我们的人,母亲像手艺精湛的老艺人,不厌其烦地描绘打磨我们的每一个过程,可是,等我们长大,就忽略了母亲的感受,毫不客气地呵斥母亲,不让她在我们面前诉说那些被我们遗忘的往事,“她会像抛上岸的鱼,突然张开嘴,急速地扇动着气流……她想起了什么,但她终于什么也没有说,干燥地合上了嘴唇。我们熟悉了她的这种姿势,以为是一种默契。”母亲为了儿女受尽辛苦磨难,可是却把这一切埋在心底,以至于不细心的儿女不能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