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毕淑敏以其独特的经历和体验,将自己对生命的热爱融入到创作中,形成了作品中独有的生命意识。在她的散文中,以对生命本质的感悟和思考、对死亡的关注和生命智慧的思考的形式表达出来,体现了她对人生和生命的不断探索。
毕淑敏是当代文坛上具有博大的悲悯情怀和强烈的生命意识的女性作家。在她的作品中,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读者总会强烈地感受到生命意识的深沉强烈和生命态度的达观大气。她在散文中贯穿着对于生命的书写和对死亡的关注,以及生命存在与关爱的智慧追寻。她的生命热力和思想深度,源于她对生命的热爱,并将这种热爱融入到作品中,形成了散文中独有的生命意识。
一、对生命本质的感悟和思考
因为有过藏北高原22年从医的经历,毕淑敏见过太多的生死离别,她无法容忍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生命的漠视。她的散文站在生命存在的角度上对生命艺术进行书写,对生命存在予以深刻的精神关注。《信使》中描写的那个老医生,戍边多年,他总能非常准确为新兵预测邮车到达的时间。等到他探望家人的机会终于来临,他为大家带走一旅行包的信件,然而他同那些信一起再也不见踪影,“原来他下山乘坐的车翻了”。在高原恶劣的生存环境下,死亡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生命就像放飞的风筝,随时都可能面临死亡。《灵魂飞翔的地方》一文中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它是无限长链中闪烁的一环,它是造化轮回中奇异的组合。”[1] “我们原本是从自然中来,我们必有一天要回到自然中去。在这个短暂的旅途之中,我们要千百倍地珍惜生命。”[2]生命的微妙在于每个人都拥有生命,却没有相同的命运,能够领悟生命真谛的人才不虚此生。
生命是宝贵的,对于每个人都同等重要,但现实生活中不一定会引起所有人对生命重要的关注。毕淑敏在《我很重要》一文中说道:“我们的生命,端坐于概率垒就的金字塔的顶端。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还有权利和资格说我们不重要吗?”[3]对于人们普遍缺乏的人文关怀和对生命及个体尊严的漠视予以批判。在她的作品中,有很多艰难环境中人们珍惜和热爱生命的故事。《葵花之最》一文讲述了解放军在昆仑山种植葵花籽并悉心照料,但这些葵花的幼苗终因难以抵挡昆仑山的恶劣天气被一棵棵冻死,只留下一棵。这棵仅存的幼苗被更加精心地呵护着,最终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绽开灿烂的花朵。虽然很小,而且又薄又平坦,但在战士们看来,它是最耀眼、最值得自豪的花朵。正因为作者经历过太多的生死磨砺,所以她有着对人生和生命的达观理解和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