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自传》与“边城”的意义(2)

时间:2021-08-31

  如果说沈从文对“五四”精神的理解,为把“五四”仅仅理解为一场受外来影响的中国现代化运动提供了别一种思路,那么,他的“边城”写作为反驳这种误读提供一个证明,体现中国的现代化过程虽然受国际趋势影响,却无法用其他国家和民族经验做简单比附,因为它肩负更漫长的历史,具有更复杂的文化基因,也带来更丰富多样的文学想象和文化选择。在此意义上,“边城”写作不仅描绘出被现代都市生活放逐的湘西一隅;更出色的是,它在现代性挑战面前鸣奏出这位现代中国作家内心倔强而复杂的音律。

  一

  沈从文最著名的散文小说主要创作于上个世纪20年代末至1947年左右,描写湘西“边城”生活是贯穿其间的主要篇章,完成于1931年的《从文自传》则格外生动地揭示他何以如此推崇湘西生活的原因。

  在当时文坛,与沈从文写作相伴的并不是一个趋向追求感性与感知的世界。那是左翼革命文学理论,以及冠之以各种名目的现代思想文化理论流行,而人们对这些新思潮趋之若骛的年代。在沈从文记忆中,这也是当年他决心走出湘西,都市对他富于感召力之处:“向更远处走去,向一个生疏世界走去,把自己生命押上去,赌一注看看”,“进到一个使我永远无从毕业的学校,来学那课永远学不尽的人生”。作家原本是要进入都市,在新思想和现代精神氛围下为过去生活的混沌状态作个了断,找一条生路。然而,现实远远不如人意。都市并没慷慨地敞开胸襟接纳这位湘西凤凰人,沈从文刚进北京生活无着,即使后来写作上有了名气,被聘为大学教授,依旧与流行于知识和文化圈内的理论及其精神氛围格格不入:“在他活跃于文坛的那些日子里,他好像从未平和过”,他“不安于在别人之下沉默”,“几乎经常是文坛论争的诱发者。他似乎仍然保存着湘西人的倔劲,自由地随意地挥洒着他的思想”,“在他的眼中,没有尊贵之分,没有壁垒之分,他只是按照自己对文学的理解,即他的文学观来议论”,甚至为此招来周围的不满与侧目,他也在所不惜。因为在这里,他始终是与现代都市隔膜的“乡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