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边城》的回归自然倾向(4)

时间:2021-08-31

  四、文学理想与社会关怀

  回归自然,并不是要求人们回到蒙昧与顽愚的原始社会,做一次返祖的尝试,而是对人那种具有原初意味的真诚、淳朴、强健、优美、自由等品质与境界的追求。《边城》无疑是沈从文为营构自然人性的理想梦境和表达诗意关怀的一次积极尝试。《边城》源于乡村生活,景象具有鲜明的牧歌情调,时代气息淡薄,在对现代文明的反讽中表现出对自然村野世界的向往,表现出一种京派文学崇尚乡土的审美趣味。小说一开篇,沈从文就引领读者随着“四川过湖南去”的一条官路,将目光投向故乡山野及其乡村人物,在对青山秀水的描摹中,在对天真明慧的翠翠以及其他山间男女粗放豪迈的自在人生追求的刻画中,潜隐着一种对人本身的关注。在作品中,他将自己的文学理想与社会关怀、人与宇宙的思考在自然人事中联系起来,伴随着潜移默化的道家文化影响一并表现出来。可以说,如何在现代性背景下,结合传统,融会理想,寻找到一种自由的境界,过上一种本真的生活,是沈从文竭力追求回归自然的本意之所在。这具体表现在他小说的经营中。

  首先, 营构清纯的自然环境。沈从文笔下的自然,带有一种泛神论色彩,富有灵性的自然令人倾倒,触目为青山绿水的茶峒,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渡船,颇通人性的黄狗…… 清纯的边城世界与都市中那种复杂的社会关系构成的生活环境迥然不同。当然《边城》中并非一点社会性的内容也没有,如船总顺顺就代表了一种社会秩序,但在边城中决定翠翠命运的最主要的还是一种自然选择,而不是社会的压迫。总的来看,作品在环境描写中,加大了对人与自然本身的关注,淡化了社会内容,因此时代感与社会感不强而凸显出人们常说的田园牧歌特点。

  其次,描写本真的人物生活。作品中与自然环境相伴而生的是一些自然之子,听凭自然处置的老船夫,风里雨里成长起来的翠翠,结实如小公牛的天保、傩送等,他们生活在纯朴的自然环境中,在自然美的浸润陶冶下培养出一种自然优美的天性,一个个简直都是自然的精灵,有着自然健康而富有生命力的情感。他们本能勤勉地劳动,通过对歌公平地竞争求爱,天然地生老病死,按照自然的生存原则支配各自的生活,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常听命于神巫,表现出一种对自然的敬畏与对天命的顺应。沈从文在描写中突出表现了人与物的自然化特点,展现出边城人存在于血液中的顽强生命活力、摆脱物欲的自然的爱与美的情感。这与《八骏图》《绅士的太太》等都市题材小说中那些不劳而获、生命力衰弱的人迥然不同,目的就是要为被权势名利扭曲压瘪了的生命的复活、为衰败的民族机体的振奋留下拯救的希望。

  第三,抒写醉心的自然人性。这是沈从文作品回归自然倾向的一个重要表现。在《边城》中,最核心的事情是发乎自然的一场爱情,但不管喜忧成败,一切都自然发展,没有过多人为的扭曲,各人在自然的形态中承担人生的苦与乐、寻求生命的真与美。对于自然人性,已有众多论著论及,在此不再赘述。回归“自然、优美、健康”的人性,是沈从文针对现代都市人扭曲、怯懦、懒惰、虚伪、病态的人生而提出的一种解救之途。这不仅是一种文学理想,更是一种社会关怀。在沈从文看来,生命力衰弱、人性异化的现代都市人已不是健康的人,而是一种“阉人”,他们虽然受过教育,拥有金钱、权力、身份、地位等强势社会要素,但是人格虚伪、性格怯懦、生命力萎靡,所以对其予以深刻批判,而对具有健康的生命活力和真纯的自然人格的边城人赞美不绝。《边城》要表现的不仅仅是一种自然健康的浪漫爱情,更反映出一种人与人之间至善至美的爱情关怀与理想社会的人际关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沈从文的这类作品被赋予了一种社会批评的文化哲学意义。

  沈从文创作的魅力与价值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其表现出的“崇尚自然、敬仰生命、推崇自然本性和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诗意生存”{11}的内蕴。回归自然的倾向中寄托着沈从文崇高的理想,蕴含着他对中国文化颓败的重新构建所做的努力,他企图以此为现代人低俗的生活、困顿的精神找到一条返本归真、灵肉自然合一的调节之途,以拯救身心处于双重困境的现代人们。正因为如此,使其作品具有了一种深刻的现代性品格。

  作者简介:肖智成,文学硕士,湖南科技学院中文系讲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与影视传播研究。

  {1} 沈从文.水云[A].沈从文全集(第12卷)[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120.

  {2} 吴投文.论沈从文的早期人生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7(2):24.

  {3} 冯晖.论沈从文式的“湘西人性”之成因[J].云梦学刊,2008(2):118.

  {4} 沈从文.习作选集代序[A].沈从文全集(第9卷)[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5.

  {5} 杨义.京派与海派比较研究[A].中国现代文学流派[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343.

  {6} 苏雪林.沈从文论[A].苏雪林选集[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89:456.

  {7} 刘学云.建构桃源梦断边城[J].考试周刊,2007(3):31.

  {8}{9} 沈从文.长河・题记[A].沈从文全集(第10卷)[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3,5.

  {10} 沈从文.断虹・引言[A].沈从文全集(第16卷)[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330.

  {11} 彭文忠.湖南乡土文学生态价值论述[J].文艺争鸣,2008(8):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