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叙事学角度来解读《边城》

时间:2021-08-31

  对于《边城》的多方面的解读,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用叙事学角度来解读《边城》。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懂点叙事学,再来读《边城》

  作为一曲人性美的田园牧歌,《边城》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在进入江苏高考语文文科附加名著目录后,它更引起高中生的广泛阅读。为达到阅读有效的目的,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泛读精读都是方法,但本文想以叙事学的叙事性要素为切入点,从叙述话语的时间、意象、叙述内容的结构等方面对《边城》作一些导读分析,以便更好帮助学生总体把握文本,阅读理解这部作品。

  《边城》以小镇茶峒为背景,以优美的笔调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少女翠翠的爱情故事,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边城》是沈从文久负盛名的小说,呈现的是一种幽远的牧歌情调,为更好帮助学生阅读这部作品,整体理解把握文本,下面就从叙事学的方面来作一个简单的导读:

  一、时间

  “叙事文学作品的开头,往往是作为一种独特的存在形式,意味着它不仅是带整体性和超越性的叙事时间的开始,而且是时间的整体性和超越性所带来的文化意蕴的本原。”[1]在小说的前三章中(除翠翠的身世介绍及第三章末),我们跟着作者的叙述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湘西小城。在这里,我们看不出明显的时间界限,看到的是似乎凝止的时间,正是这样,这成为后文时序变换的落脚点。

  第四章是倒叙,回忆两年前的第一个端午节,翠翠和二佬就是这时候认识的,第五章回到现实中,但在其中又插叙了翠翠对第二个端午节的回想,也表明翠翠心中想着二佬,而且大佬也是出现在这个节里,再往后就是本文时间的序列与故事序列就一致了,在最后一章中又补叙了杨马兵追翠翠妈的事情。

  “叙事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把自然时间人文化的过程,叙事作品所描写的某些独特的时间刻度,也受到非常深刻的人文化了。这里所讲的独特的时间刻度,在中国作家笔下经常采用的是:生日和节日,他们把节日视为人类与天地鬼神相对话,与神话,传说,信仰,娱乐相交织的时间纽结。”[1]《边城》的叙事过程正是这样,与端午节息息相关。

  翠翠与二佬的爱情故事集中在春夏季节,而高潮往往是端午节这些天,没有这个节日,他们不会相识、相爱。第一次端午节,描写翠翠看龙舟赛,结果与爷爷走散,正好遇见了船总顺顺的二儿子傩送,傩送派人将翠翠送回家,两人在相处中彼此产生了朦胧的好感;第二次端午节,翠翠不能忘记上个端午节遇见傩送的事,又同祖父到城边河街上去看赛龙舟,后遇大雨,为避雨,祖孙两人到船总顺顺家,没有见到傩送却遇上了大佬天保,这就为日后兄弟两个唱歌埋下了伏笔。第三次端午节场景出现时,翠翠听闻傩送要娶有碾坊陪嫁的王团总女儿。这对翠翠来说无疑是一个坏消息,因为她对傩送的爱情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生长了。作家通过这三个相似的端午节场景巧妙记录了翠翠与傩送感情发展的不同阶段。

  南通2010届三模卷就出过关于三次端午节的题目。江苏高考2014届多选“由今年即将到来的端午节写起,回溯之前的两个端午节,因而整部小说都洋溢着赛龙舟、捉鸭子的狂欢气氛。 ” 三个端午节并没有都洋溢着狂欢的气氛。如果学生能够在阅读文本时注意“时间”这个点,做好归纳整理,那这类题目自然不在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