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人物的另类阐释

时间:2021-08-31

  《边城》里翠翠是个天真善良、温柔清纯的小女孩,是作者倾注“爱”与“美”的理想的艺术形象。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边城》人物的另类阐释。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边城》人物的另类阐释

  摘 要:《边城》是沈从文的重要的代表作之一,他的作品以清丽的湘西世界著称于世。在《边城》中,沈从文塑造了大量的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寄予了作者对社会、人生的希望与美好愿望。体现在《边城》里的人物形象的性情主要有四种:刚、柔、忠、义,这些人物的性情与中国传统的意象“竹”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沈从文在《边城》里不仅描绘了一幅幅湘西民俗图卷,还描绘出一幅以竹为背景的人文图像。本文尝试着从竹的特质出发,对《边城》人物及其意蕴进行新的阐释。

  关键词:沈从文 竹 人物形象

  在中国,竹是一种最古老的创作意象,更是诗人困顿时自诩清高的表征物。竹在唐代才作为一种正面意象出现在绘画作品当中,在宋代则被奉为墨中之宝,成为彰显文人高雅气质的意象,与梅、兰、松齐名于中国画坛,成为国画中的“四君子”。随着文人画的发展及其对竹的喜爱,竹也就超出了客体而成了文人主体精神的代表。竹被一代代文人皴染出了的多层含义,至郑燮竹已是骨瘦节竦,写一代竹的文雅气节。千百年来竹受到文人的宠爱,在文人的心里辗转成了心象,由笔墨幻化出了不同的意象。在文学作品中,竹亦受到了文人的尊崇,宋苏轼诗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且不谈曹雪芹笔下的潇湘馆是如何的凄清,在现代文学中亦嬗递着这份喜爱。作为现代文学中的大师级的作家沈从文则在其代表作《边城》中演绎了竹的诸多气质。竹在《边城》中幻影簇簇,无时不萧萧,从骨子里演绎了边城人的人格、人性之美,更折射出沈从文内心隐忧和对现实的规避。沈从文在创作《边城》过程中,由于与主流文学的脱离,同时母亲患重病,因此就借回家探病为由,乘船回到湘西,但在家乡却又被视为危险分子,使得作者处于两面夹击当中,而《边城》则成了他归隐的“竹林”。在这个理想的境地里,他终于找到了他作为“乡下人”的心灵土壤。“竹,是文人刚、柔、忠、义四德”①,而这些象征在《边城》里得到了更好得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