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边城》中的黄昏意象(4)

时间:2021-08-31

  三、黄昏意象:心理结构的能指

  审美意象是一种美的凝聚,它使深化的内在感觉找到了寄托和归宿。一方面,它明显地介入小说结构,从而直接影响作品的外在风貌;另一方面,它作为一种潜在的暗流影响着作品的内在精神特征。故事只是展示作家情感的托钵,里面有着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人由对象而意识到自己,对于对象的意识,就是人的自我意识。你由对象而认识人,人的本质在对象中显示出来,对象是他公开的本质,是他真正的、客观的我。”⑩像亚弥尔所说的,一幅自然风景,就是一种心境。

  在现代文学史上,一些作家有意创新,极力回避一些传统意象,对包括黄昏在内的传统意象进行了反叛,建立新型的抒情对象,如鲁迅作品中的“夜”、“乌鸦”、“地狱”,郭沫若作品中的“太阳”、“大海”、“火车”等,而沈从文的黄昏意象却接续上了与文学传统的渊源,沈从文多次表述要表现健康的人生形式,生命过程中必然要面对青春的迷茫、生命的衰亡,也要面对很多无法把握的东西。对人生的理解,在沈从文内心深处有一股忧郁,黄昏意象可以说是不期而遇,在他的《三三》《凤子》《黄昏》《一个女人》《巧秀和冬生》《菜园》等篇目中都使用了黄昏意象,从文本互涉关系的角度看,这些作品中的黄昏意象与《边城》有着共同的指向。黄昏作为时不待我的参照物,既是一种自然规律,又是一种生命参照。尽管沈从文多次强调他的作品没有深刻寓意,但内心深处也抹不去对很多抽象问题的关心,黄昏在这里就成了对生存意义的提示,既有中国古代文人的珍爱生命,又面临宿命的苍凉。

  黄昏是最容易营造孤独的氛围的,黄昏意象所承载的淡淡的忧愁、无处不在的孤独、自甘寂寞的人格、恬淡自然的人生态度,正是传统文人气质与心态的反映。朱光潜在评价沈从文之作时说:深心里,是个孤独者。沈从文自己也说:“我有我自己的生活与思想,可以说是皆从孤独得来的。”{11}这种孤独感散发于字里行间。对生命的思考需要一个独语式的环境,黄昏正好提供了这样的氛围,在一日之暮,在一生之暮,感受智慧,体味人生,黄昏为作者缓解心理压力带来了诸多便利,它为作者遐思冥想、启迪灵性创造了巨大空间。黄昏里的生命独语,不需要倾听者,只是自我心境处境的一种表达。也许正是感知了黄昏与人类生命的这一情感联系,抑或在黄昏的自然景观中发现了审美生命的超越方式,那么,这一独语也就是一种具有某种象征意义的生命叙述,黄昏,在这里作为语言符号而且有了生命独语的可能,这一黄昏语词的所指,在生命内涵中,是极尽可能的叙述与表达,而唯其独语,才更准确地传达出黄昏与生命的内在联系及其生命内蕴。

  《边城》从头至尾设置了一种黄昏意象,使所有情节的推展、人物的成长、环境的变化都笼罩在黄昏之下。丁・库勒认为,一类文学作品是以作者和读者之间的默契为基础的一种特殊写作方式,这些写作方式具有一些不同的代码,我们是按照这些代码来阅读作品本文的。中国现代文学建立在对古典文学的超越上,但它也必然建立在与古典文学的联系上,意象作为基本的语言元素,直接与语言词汇系统相联系,连接着文学历时性发展线索。从历史风烟中走来的意象,承载着历史与此在的双重内蕴,现代作家身上也就时时体现着传统意象中的文化人格。本文把《边城》看作一个自足的有机体进行文字分析,试图通过对黄昏这一艺术标本的分析,发现文学艺术上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意象是联结创作主体、文本与接受主体、现实中主客物我关系的媒介,意象研究,能真正进入文学的艺术之美,对黄昏意象的分析,是为了探究深藏在“黄昏”里面的深刻含义以及它所触发的种种感慨,在这种研究中,基点是作品,理论是独立自主的艺术生命。

  ①②⑤⑥ 汪耀进.前言[A].意象批评[C].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9:31,50,47,38.

  ③ 汪曾祺.又读《边城》[A],汪曾祺文集[C].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3:100.

  ④ 刘西渭.篱下集[A].《咀华集・咀华二集》[C].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26.

  ⑦ [美]S.可瑞提.创造的秘密[M].钱岗南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1987:64.

  ⑧ 凌 宇.从边城走向世界[M].北京:三联书店.1985:224.

  ⑨ 周作人.桃园跋[A].知堂序跋[C].长沙:岳麓书社.1987:302.

  ⑩ 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M].荣震华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30.

  {11} 沈从文.我的写作与水的关系[A].沈从文选集[C].第五卷.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