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中不可亵渎的生命形式(3)

时间:2021-08-31

三、“梦”因愿望而起:弗洛伊德精神分析释梦理论

  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中,释梦理论占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弗洛伊德认为,“梦因愿望而起,梦的内容即在于表示这个愿望,这就是梦的主要特征之一。”[2]在翠翠的潜意识里一直存在一个炽烈的愿望,即渴望有人为她送歌,关心她爱她;作为青春期懵懂的少女,翠翠的愿望以另外一种形式体现在其梦境中,倒也合乎情理:“梦中灵魂为一种美妙歌声浮起来了,仿佛轻轻的各处飘着,上了白塔,下了菜园,到了船上,又复飞窜过悬崖半腰——去作什么呢? 摘虎耳草! ”虎耳草作为一种象征,往往是青年女子献给心上人的信物。翠翠之所以梦见“摘虎耳草”乃是由于其睡眠中听觉受到了崖上歌声的刺激,而歌声的刺激又激发了这位少女内心深处对爱人的真切盼望。由此看来翠翠的梦境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中是完全成立的。

四、结语

  早在 1925年,美国学者金介甫早便指出,沈从文的小说中已出现了“下意识”这一字眼,沈从文先生对这一说法本身也不可置否。因而《边城》中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存在便有其合理性。小说从整体意象把握到人物分析都可运用精神分析的方式进行浅析,而其中的每一个意象都构成了生命的坚实内核,展现了生命的无限可能性。

注释:

  [1][英]莫德·鲍特金. 悲剧诗歌中的原始模型[A] . 胡经之,张首映. 西方文论选[C] .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第417页.

  [2]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M].高觉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4.第95页.

  参考文献:

  [1]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M].高觉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2] 沈从文. 边城[M] .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

  [3]沈从文. 湘行散记·老伴[M] . 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

  [4] [5]弗洛伊德.释梦[M].孙名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