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中不可亵渎的生命形式

时间:2021-08-31

  弗洛伊德主义(Freudianism),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始人是奥地利的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弗洛伊德在心理学界,这个理论是指精神分析和无意识心理学体系,也称为精神病学和深蕴心理学。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边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中不可亵渎的生命形式。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边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中不可亵渎的生命形式

  摘 要:一代文坛巨擘沈从文先生以其作于1934年的小说《边城》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恬淡优雅的湘西意境,然综观整个文本,《边城》的原始生命力时刻隐现着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主义的影响,这也为笔者提供了精神分析角度浅析该文本的可能。小说从整体意象把握到人物分析都可运用精神分析的方式进行浅析,而其中的每一个意象都构成了生命的坚实内核,展现了生命的无限可能性。

关键词:《边城》;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 生命形式

  一代文坛巨擘沈从文先生以其作于1934年的小说《边城》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恬淡优雅的湘西意境,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展现了浑身笼罩人性光芒的翠翠,祖父,天保,傩送等人物形象,其纯净、善良、痴情都给我们这些生存于严酷竞争下的人们留下了一片清澈的海洋。然综观整个文本,《边城》的原始生命力时刻隐现着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主义的影响,这也为笔者提供了精神分析角度浅析该文本的可能。

一、《边城》生命形式: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主义本我、自我、超我之对应

  沈从文先生有其自己独到的生命观,他笔下的《边城》人物更是返璞归真,热情地展现人的本性, 尤其是“力比多”——性的本能。

  (一)自然下纯真的爱情与弗洛伊德“本我”的阐释

  在谈到《边城》时,沈从文先生指出,。 “……内中写的尽管只是沅水流域各个水码头及一只小船上纤夫水手等等琐细平凡人事得失哀乐,其实对于他们的过去和当前,都怀着不可形诸笔墨的沉痛的隐忧,预感到他们明天的命运……”

  纤夫水手的爱,在《边城》集中表现为其与娼妓的情感:“娼妓多靠四川商人维持生活,但恩情所结,却多在水手方面。感情好的,别离时互相咬着嘴唇咬着脖颈发誓,约好了,‘分手后各人不许胡闹’”。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淳朴的乡下人独有的放荡不羁、无拘无束的爱,更是不免提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中关于“本我” 精辟见解。

  弗洛伊德将生命分解为三重人格:本我、自我与超我。其中“本我”表现为一种动物生命的本能欲望与冲动,即“力比多”,这种“为乐原则”的性能量是是混乱的而无理性的。一定程度上,“乡下人”确以其原生态的自然力量消长于万物之间,这种自然力量绝无现代理性的指导,然而这种敢爱敢恨的自在绝不应仅仅理解为动物的本能,而是优美人性的自然形式。

  (二)缺乏力比多主动权,翠翠:自我与超我

  ⒈《边城》中翠翠正值情窦初开的年华,然而作为自小失去父母的少女,并没有人能够从正面阴道她如何进行“爱”的行为,她缺乏对爱情观念的正确理解,以致其对爱情中一个唯美的因子 “性”的排斥。她打心眼儿里瞧不上水边的娼妓,认为她们肮脏可耻,这实际上表现了其对爱情中“性可耻”的神秘含蓄而又错误的观念,而这种错误观念使她与现实世界不免有些脱节,沉醉在自己的小天地里,缺乏清醒的自我意识,不知道如何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爱情,不了解如何或者说内心抵触“力比多”这种原生欲望。如此看来,在翠翠人格中其实是缺乏一个完整的“本我”观念的。

  ⒉然而在自主形式中,《边城》又建筑了更高一层的人格,即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中的“自我”。自我,即现实化了的本能,讲求“唯实原则”,它决定自己的行为,在现实面前更倾向于关注自己的命运。因而翠翠和傩送又都具有这种自主选择的唯实性自我。他们憧憬美好的爱情,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前者拒绝了所谓“父母之命”,而后者反抗了金钱与权威这种拒绝命运安排的反抗正事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中本我的现实型体现,是沈从文先生着力于展现的“优美、健康、自然, 而又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

  ⒊当然,在弗洛伊德三重人格的理念中,能够实现道德化自我、“为善原则”的超我是生命的最高形式,推广至《边城》,这种“超我”则表现在对爱,对正义,对责任对自由的不息追求,即纵使前方艰难万险,也不会忘记自己内心深处那种缘于生命的内心的坚强,一种在艰险环境中仍不懈奋斗的坚持。

  《边城》中,傩送内心爱慕翠翠姑娘,然不得不承认的是哥哥天保为成全弟弟的爱放弃约定驾船出事,二老也在负疚之情中离开湘西。一定范围上讲,这是血浓于水的骨头亲情,更是傩送作为个体化的人内心“道德化自我”的深刻体现——离开,代表勇于承担责任的生命的质量,这种生命质量正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中“超我”的实现形式之一。

  与此同时,古朴美丽的翠翠也以弗洛伊德超我精神日复一日地在溪边守候着渡船,等待那个端午节龙舟盛会上那个出现的年青人,小说结尾那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也许 ‘明天’回来!”词约义丰,与离开相比,这是《边城》自身的守望精神,而这份守望却恰如其分地彰显了翠翠等待真爱的执着,是所谓理想化、道德化的自我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