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边城》的艺术美质(2)

时间:2021-08-31

  一、以“美”构筑的理想王国

  《边城》描绘的是一个充满“美”的世界。作者笔下无处不美,山美,水美,人美。沈从文无限深情地为读者展示出一幅幅原始自然的山水画,画中是一个海市蜃楼般缥缈美丽的世外桃源。小说开始的两段: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有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小溪流下去,绕山咀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大河…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河水既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的游鱼来去皆可计数……”寥寥数笔,勾勒出一副明丽的图画,把我带入了一个美丽的桃园。故事就在这样纯净的环境中展开,又怎能让它不美呢?

  《边城》就是由这样的美丽的山水构成,而其中的小说人物反面成了图画中的点缀。《边城》着重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特别抓住了山水的灵性,以山水作为背景,让水的色泽浸润到文字中去,将故事置于一种翠色的基色下,具有清新,柔和的格调。

  《边城》“美”,又体现在“人性美”上面。这首先体现在翠翠身上。作者着重表现的是翠翠的品性美,童负美和爱情美。他笔下的翠翠,与青山绿水做伴,心灵上没沾染一丝尘埃。她乖巧伶俐又带有山区女孩的淳朴,天真而不娇嫩,就如湛蓝的天空下刚长上青枝翠叶的嫩竹。

  沈从文用最细腻的心灵体味着它,又用最出神的笔墨将它写出来,这种情感导致了翠翠以及翠翠的母亲这样一些女性形象,都不能让人产生强烈的如痴如醉的爱,而只能产生怜爱。翠翠在恋爱中所表现出来的情爱美,则更是真切感人。翠翠对“爱”的到来是怀着既向往又担忧的复杂心理的。当夜幕降临,外祖父仍“忙个不息” 时,她心中“会有点儿薄薄的凄凉”,“她成熟中的生命,觉得好像缺少了什么。”她担心在这个“规矩”中听歌的日子过去了,顿生“好像生活太平凡了,忍受不住”的念头。而这正是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心理最细致入微的生动写照,洋溢着爱和美的柔情蜜意。包括祖父试探地问她“你试告我,愿意哪一个”时,她立刻娇嗔地把话题岔开,掩饰内心的真情,无一不包含一个初涉爱河的少女的羞涩。当翠翠想到自己走后,爷爷的孤独,凄苦,伤心与焦虑时,她又不免担忧起来。于是认真地说:“爷爷,我一定不走……”这时怎样一幅充满祖孙之爱的人间真情啊。作者用情真挚,细腻生动写出了湘西淳朴的社会风气。

  《边城》中没有一个人不是善良与美的化身,都具有作家所向往的人性美。《边城》处处洋溢着“美”与“爱”。作者写天宝兄弟俩对爱情的忠贞,坚贞,又表现了他俩自我牺牲的美德。他们爱翠翠,都是以感情为重的。在他心目中,爱之所在与世俗的钱财,地位毫不相干,甚至头脑里没有这些概念.他们慎重选择爱人,但在自己的幸福与别人发生矛盾时,又能忍痛割爱,成人之美.正如小说研写:“弟弟一开口,却因为明知不是敌手,更不能开口了.”爱情本身有“排他性,按茶峒的习俗也是不兴“情人奉让”的,但他们却都以互助互爱的德性,以一种作者所理想的优美健康而自然的“人生形式“,演绎出一曲平凡而崇高的爱情之情歌,不能不让人为之动情,老船夫,是《边城》中最令人难忘的人,不仅仅因为他侠骨柔肠,淳厚善良.他有重重的心事,他牵挂翠翠的将来.正由于他的谨慎和关心, 增加了翠翠爱情的曲折.大老怪他,二老怪他,顺顺怪他,翠翠也不理解他.他带着委屈和寂寞死去.渡船和白塔是老船夫的化身.祖父是白塔下唯一的一家,五十年来,每天都离不开船,渡船被水冲走了,白塔坍了,老祖父死了,杨马兵主动来照顾翠翠,都显示了边城人以诚相待,互相友爱的美好情怀.众人捐助重修了坍塌的白塔,表示老船夫淳朴、善良的人性永远活着.船总是顺顺慷慨好义,豪爽正直,济人以急.小说的其他人物如杨马兵、过渡客人、商人也都那样热诚、质朴、善良……正是这些具有美好人性的人们,创造了边城和平安宁的“爱”的氛围.正如沈从文自己所说的:“对于农人与兵士,怀了不可言说的温暖.”《边城》“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