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课堂实录(2)

时间:2021-08-31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从“重复叙述”切入,对课文思想内容做深度解析。

  2、学习课文语言简练、结构严谨的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重复叙述的作用,培养学生创新阅读的能力。

  教学过程

  导语: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背影》,我们首先来讨论一下这篇课文的思想内容。读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它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生1: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

  生2:表达了父亲对儿子深深的忏悔。

  生3:反映了那个时代人民生活的困苦。

  生4:透露了父子之间的不和谐。

  师: 几位同学说得都有道理,《背影》这篇课文内涵丰富。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最容易懂得,但又最不易懂得。刚才大家谈的前三种理解,课文中表现得比较明显,而第四种理解,课文中表现得不很明显,但的确存在,现在,我们重点来讨论这一点。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子之间的不和谐?试着找一下。

  生: 课文中有几处心理描写,比如:“其实我那时已二十岁,北京已来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我心里暗笑他的迂”“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从这些话中可以看出儿子嫌父亲啰嗦,想自己独立办事。

  师: 说得有道理。这几处心理描写,事实上构成了一种意义上的重复。重复叙述是一种修辞现象,重复某种东西,常常表达一种特殊的情感。比如某个人在你的生活中很重要,你可能会多次想起他,念叨他;再如,上课时老师认为是重要的地方可能会重复讲述,多次强调;同样,作家在创作的时候,也会有意识或是无意识地重复某种东西,我们通过分析这种重复表述,基本上可以见出作者的内心世界。从《背影》中作者自我心理的几次重复描述可以看出作者不满足于父亲的安排,而追求个性独立、争取实现自我价值的一面。

  课文中还有对父亲行为的几处描写,请大家找出来,体会一下这些描写是否也构成重复叙述的效果。

  生: 课文中讲父亲跟脚夫讲价钱时,没有儿子插嘴的余地;写儿子争着要去买橘子时父亲不肯;父亲去买橘子时又吩咐儿子不要走动等等。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父亲绝对的支配地位,儿子没有半点自主权。在父亲面前,二十岁的儿子只有听话的份儿,不得反抗,反抗了也没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