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诗鉴赏(4)

时间:2021-08-31

  这首平淡自然的绝句《大林寺桃花》,却写得意境深邃而富于情趣。第一二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乃是写白居易登庐山时已经到了四月,正值大地已经春光归去,芳华已经落尽的时节了。然而不期在庐山大林寺里,可看到了意想不到的春色,却是一片盛开的美丽桃花。我们由第三句“长恨春归无觅处”可知,白居易在登临庐山以前,就曾为春光的匆匆不驻而怨恨,有些恼怒而失望了。因而当这一片未料到的美丽春景,直入白居易的眼界时,可有一种令人感到无比的惊异欣喜。白居易想到自己曾因为惜春和恋春,以至怨恨春去的无情,从而将大自然的美丽春景,描写得莺歌燕舞了。

  白居易这首诗歌《大林寺桃花》,唐宋时期先后遭到许多诗家的质疑批评,既然是“人间四月芳菲尽”了,何来“山寺桃花始盛开”呢?好像不太符合自然界的具体规律,后来经过宋朝学者沈括的实地考证,具体证明了白居易诗中所描写的景象准确无误。

  宋朝沈括在其《梦溪笔谈·药议》里所云:“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未枯,采掇者易辩识耳,在药则未为良时。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采,则津泽皆归其根。欲验之,但取芦菔、地黄辈观,无苗时采,则实而沉;有苗时采,则虚而浮。其无宿根者,即候苗成而未有花时采,则根生已足而又未衰。如今之紫草,未花时采,则根色鲜泽;花过而采,则根色黯恶,此其效也。用叶者取叶初长足时,用芽者自从本说,用花者取花初敷时,用实者成实时采,皆不可限以时月。缘土气有早晚,天时有愆伏。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白乐天《游大林寺》诗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盖常理也,此地势高下之不同也。始筀竹笋,有二月生者,有三四月生者,有五月方生者,谓之晚筀;稻有七月熟者,有八九月熟者,有十月熟者,谓之晚稻。一物同一畦之间,自有早晚,此物性之不同也。岭峤微草,凌冬不凋,并汾乔木,望秋先陨;诸越则桃李冬实,朔漠则桃李夏荣,此地气之不同。一亩之稼,则粪溉者先牙;一丘之禾,是后种者晚实,此人力之不同也。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  宋朝沈括实地考证了在“人间四月芳菲尽”时,为何还“山寺桃花始盛开”呢?乃是因为“缘土气有早晚,天时有愆伏”的差异所致,所以才有“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的景象出现,从而得出是“盖常理也,此地势高下之不同也”的结论力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