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的铺垫艺术(3)

时间:2021-08-31

  其次,长诗小处铺垫照应之法也不乏其例。

  如主客即将分手之际,“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这不仅是一笔过渡,而且也是一处铺垫。它暗示了琵琶弹技的出色,同时也照应了前面诗人送客渴望音乐助兴的欲望。再如琵琶女色艺双全,惹得众纨绔子弟争送“缠头”的红极年华,又从反面为年长色衰,委身商贾的凄凉现实做了铺垫。琵琶女是从京城流落到九江这里来的,而诗人则是被贬谪而来相同的遭遇,自然有相同的感慨。琵琶女“暮去朝颜色故”以至“门前冷落车马稀”,年老色衰,终于被逐出教坊。这种心情是悲愤的,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抗议。诗人说: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这种感慨的底层,同样充斥着悲愤。他又怎能不悲叹一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呢!这震撼人心的两句诗,一千多年来曾被人反复引用,成了一代又一代人抒发情感的闸口。而结尾处“满座重闻皆掩泣”一句,除了记叙“重闻”乐曲感触更深的情形外,也是一处补笔。用“满座”照应了开始提出而又搁置了很久的“客”,使行文一丝不漏。整个诗篇从大的事件到小的情节,都能做到层层推进又环环相扣,前铺垫,后照应,使长诗一脉相连,浑然一体。

  我们常说铺垫是主要情节蓄积、酝酿的过程。《琵琶行》的铺垫真正做到了引而不发、自然合理,不仅增加了情节张力,制造了悬念,还使情节更具有合理性。此诗所叙述的故事并不复杂,但借助诗人高超的艺术功力 ,情节安排得波澜起伏、错落有致。我想正是天才诗人白居易在诗歌艺术形式上的这种运用,才使《琵琶行》极巧妙地溶入了景、音、情和作者的人格魅力,达到供雅俗共赏的艺术效果,并使它成为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一颗耀眼的明珠。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品评鉴赏本诗的这一技巧,使学生提高对铺垫这一表现手法的认识,培养学生诗歌鉴赏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