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植保植检的工作总结(2)

时间:2021-08-31

  (二)开展市场检疫,规范“两杂”的种子市场

  为加强全市植物检疫执法工作,促进文明执法、规范执法和区域联合执法,保障农作物种子用种安全,各县区植保站结合“联合检疫执法活动”的开展,积极联系种子站、执法大队定期或不定期对种子经营户进行“两杂”的种子标签检疫证明编号查验工作。出动车辆34辆次、人员135人次,共检查“两杂”的种子经营户120余户次,检查玉米种子标签检疫证明编号162个次,水稻种子标签证明编号178个次。在检查过程中,与种子经营单位进行了沟通,取得了共识,通过检查,发现 “两杂” 的种子市场存在品种多、杂、乱现象,各省包装标识不一,外包装不规范。这些联合综合执法检查对规范 “两杂”的种子市场、打击违规调运、销售、加工和种植未经检疫种子的行为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开展产地检疫,防止有害生物传播蔓延

  为加强我市植物检疫执法工作,严防植物疫情传播蔓延,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对全市各制种基地进行全程跟踪检查,全年共成“两杂”制种产地检疫2050亩,其中玉米制种产地检疫1560亩、水稻制种产地检疫490亩,共签发产地检疫合格证23份,办理种子检疫证明编号:水稻11份、玉米8份。

  (四)开展调运检疫,防止疫情蔓延

  全年开展产地检疫换证及石斛、茶叶、香蕉调运检疫62批次,其中省内43批次,省外19批次。

  (五)全力开展红火蚁疫情监测与处置

  自2013年12月发现红火蚁疫情以来,市县区迅速做出反应,采取各种措施,编送检边开展疫情普查和向市政府和农业厅报告,各级各有关部门迅速反应,采取果断措施,加强技术培训,扩大疫情排查范围,开展技术培训,对发现的疫情及时处置,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为造成扩散。

  经过认真排查,目前红火蚁在全市6县区9乡镇已有危害,发生面积2396亩,防治24880亩次。其中XX区红火蚁发生面积1558亩,累计防治已达22700亩次,防治方法主要采取“红火蚁克星”诱杀。

  四、加强农药管理宣传和执法工作,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环境生态安全

  作为XX市农业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成员单位,始终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突出“源头治理”、“市场监管”为重点,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药坑农害农行为,保障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下发了《XX市农业局关于印发2014年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周活动方案的通知》(普农办〔2014〕44号)及《XX市农业局关于印发2014年农药质量监管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普农〔2014〕21号),以禁止销售和使用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等5种高毒农药为主要内容,结合全市实际, 加强农药市场监管力度,制定方案,成立工作小组,认真开展农药市场整治、农资打假工作,组织开展农药标签抽查等活动。

  1开展农药安全使用技术培训。

  结合“3.15”活动、“送科技下乡”、“放心农资下乡进村”、阳光工程培训等,组织开展广大农民群众安全使用农药技术宣传培训,进行农药安全使用技术培训114场次,累计受训21725人次,发放《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药管理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定》、《农药安全使用规程》、《植物检疫条例》《农药安全科学使用》、《高毒有机磷农药替代品种安全使用问答》、《如何购买放心农药》等农药安全科学使用知识宣传册等宣传材料33655份。

  2. 加强农药标签和农药产品质量抽查

  按照《云南省农业厅办公室关于开展农药监督抽查工作的通知》(云农办种植〔2014〕53号)的文件要求,及时安排各县区在规定期限内,抽查2013年1月1日以后生产的农药产品,主要以用于蔬菜、果树、水稻和茶叶上常用杀虫剂、杀菌剂为主,产品质量抽查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商品农药采样方法〉gbt1605—2001》,(附件3)中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10县(区)植保站共抽样送检98个品种。经云南省农药监督管理所检测认定:质量不合格产品8个、标签不合格27个、未检测样品7个。要求各县区按照相关内容对不合格产品进行严格调查处理。

  3. 进行市场专项检查,规范农药市场秩序

  加强农药市场监管,规范农药市场秩序。全市累计出动车辆188台次,出动执法人员837人次,检查农药经营门点711户次,查获过期农药、标签标识不清农药共计234.07公斤。查处农药案件74起,其中现场处罚64起,罚款金额33800元,一般程序9起,涉案金额3694元,依法申请立案查处1起,已结案,罚款5000元。通过农资市场专项整治行动,有力的打击了制售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的违法行为,减少了坑农害农现象发生,极大地震慑了违法经营者,进一步规范了农资市场秩序。

  4. 新药剂防治探索性试验

  大力推广农业部指定的高毒农药替代新产品,全市累计计推广105.41万亩次。

  结合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工作需要,重点开展了抗病毒制剂多肽保对水稻、马铃薯病害的防效试验示范,共设立墨江紫谷稻区、孟连早稻区、西盟勐梭晚稻区、宁洱黎明瑶山红谷稻区和XX区龙潭乡山地马铃薯种植区五个示范点,经调查、测产,抗病毒制剂多肽保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有一定防效,增产率在7.6——11.4%之间。

  墨江于2014年5月12日在龙坝镇石头村、竜巴村推广使用50%氯溴异氰尿酸防治水稻根腐病1750亩,带动周边防治面积1.5万亩;2014年6月10日在龙坝镇石头村竜达组开展25%噻虫嗪防治稻飞虱示范面积350亩,带动周边防治面积1万亩。

  镇源县完成省站安排甘蔗蚜虫、玫瑰蓟马、烟草烟青虫等15个品种农药药效试验示范。试验结果表明:各药剂处理区均未发现因施药而造成各种作物枝、梢、叶、芽、果等药害症状出现,为今后防治各种作物病虫害推选出了最佳农药和剂量。

  五、全市植保工程项目进展情况

  墨江、景谷两个县植保工程项目已完成全部建设内容,已搬迁使用。宁洱和江城两个县的植保工程项目已完成主体工程土建工作,观测圃、应急仓库等附属工程正在建设中;景东、澜沧、镇沅和孟连四个县的植保工程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西盟县的项目因县总体城规划改变尚未实施,XX区的植保工程项目已列入2015年的投资预备项目尚未得到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批复。

  六、存在的问题

  1.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植保植检工作经费投入不足,制约我市植保植检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2. 随着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栽培方式呈现多样化、气候变化、人流、物流的频繁交往,新的病虫害不断出现,次要病虫害上升为主要病虫害,给防控工作带来严峻挑战。

  3. 各级相关部门领导对植保植检工作不够重视和支持,“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理念认识不到位,没有把植保工作真正提高到植物卫生防疫事业的应有地位,仅凭农业系统的植保技术人员力量太薄弱。

  4. 群众对病虫害预防、综合防治技术的应用意识淡薄,对农业新技术的接受程度低,防病、虫意识差,自身不愿投入,影响了植保新技术的推广和普及。

  5. 植保技术人员及植保新知识缺乏,工作经费投入不足,各种监测设备严重缺乏,给病虫识别带来了困难,影响了监测预报的准确性,往往使一些突出性病虫害错过了最佳防治时期。

  6. 农药市场比较混乱,由于农药监督管理缺乏力度,一些农药经营户只看重自身和当前利益,而偷偷出售一些违禁或劣质农药,给农产品安全生产带来隐患,同时也影响了一新药剂的推广和普及。

  七、2015年工作要点

  1. 抓好全市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预警监测与控制。继续完善监测网点,稳定测报队伍,进一步加强技术培训,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确保全市粮食生产安全。

  2. 强化植物检疫工作。设立监测网点,重点开展香蕉枯萎病、玉米绿斑驳病毒病、稻水象甲、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扶桑绵粉介等周边地区已发生的重大检疫性有害生物监测,加强防控技术研究,严防检疫性有害生物传播蔓延;强化产地检疫工作。深入开展“两杂”制种基地,咖啡、烟草、茶叶生产基地的产地检疫,依法保护绿色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3. 继续实施好农药使用源头监管,抓好经营人员上岗培训和农药安全使用技术培训,开展农药标签抽查和农药产品质量抽检,配合农业综合执法支队开展好农药市场日常监管,完善经营户购销台账,防止违禁农药流入市场。

  4. 大力推进植保专业化防治、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降低农药风险,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5. 依托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和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的热潮,充分调动全市植保植检系统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宽服务领域,改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积极开展针对特色农业、特色产业的植保植检技术服务,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6.加速推进全市植保工程项目建设,力争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各项建设任务,尽快发挥项目建设给全市植保植检工作发展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