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植保植检的工作总结

时间:2021-08-31

  是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力推进普洱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关键之年,在XX市农业局的直接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XX市植保植检站全体职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农业部《2014年植物保保工作要点》及省市县农业工作会议精神,贯彻执行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牢固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和“科学植保”理念,按照云南省植保植检站的统一安排部署和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转变作风,突出重点,狠抓重大植保科技措施的落实,把深入学习十八大和习jin同志重要讲话精神活动自觉落实到植保植检各项工作中,深入基层,注重实践,着力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重点开展了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的预警监测、红火蚁监测培训和疫情控制、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病虫害的绿色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监管、新农药的试验示范等的工作,为保障全市粮食安全,促进高原特色农业和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现将各项工作总结如下。

普洱植保植检的工作总结

  一、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逐步健全,对重大病虫鼠害的预警监测水平大大提高

  XX市植保植检站为国家级病虫区域测报站,为适应XX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分区域建立了粮食、薯类、蔬菜、茶叶、咖啡、果树和农田鼠害等中心专项测报站,形成市、县、乡三级测报网络。2014年根据作物布局、历年病虫发生情况,对主要病虫害进行宏观调查和系统监测,严格按照《测报调查规范》开展预警监测,及时分析、会商病虫信息,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为开展防控提供技术服务。在全市范围内设立了90个监测点,且布点合理,监测措施落实得早,技术培训及时到位,各县(区)对水稻、玉米、小麦、蔬菜、茶叶、咖啡、橡胶、马铃薯和农田鼠害等重大病虫害的监测实现标准化、制度化,信息发布及时准确,并与全省各监测点实现信息互通,监测结果共享,农作物病虫害中长期预报准确率达到98%,重大病虫害的短期预报准确率达到100%。全市共开展重大病虫会商11次,发布重大病虫趋势预报30期、简报63期(含电视预报11期),上报监测信息1086期,发布手机短信205条,举办各种技术培训班210场次,培训基层植保人员和农民8.17万人次,发放各种技术资料15.7万份,为组织防控提供了坚实基础。

  二、及时组织重大病虫防控,确保农业生产安全

  (一)、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样板示范作用。

  今年全市今年大春粮食作物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前期稻飞虱偏早、偏重发生,玉米大斑病偏重发生,粘虫、稻纵卷叶螟和农田鼠害局部偏重发生。据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进度统计,截止2014年12月1日,我市农物病虫草鼠害发生面积为1694.94万亩,针对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需要,全市植保植检系统干部职工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立足本职,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积极开展针对特色农业、特色产业的植保植检技术服务,全市建立农作物病虫害核心示范区28个,示范面积2.45万亩,辐射带动面积55.74万亩,大大提高了防控工作效率。

  (二)加强植保专业化组织建设,提高我市重大病虫应急防控能力。

  按照“政府支持、市场运作、农民自愿、循序渐进”的原则,XX市制定植保专业化社会服务机构的技术指导和管理方案,在支持引导乡镇、村等组建专业化防治组织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具备一定运营规模和市场竞争力的企业进入农业有害生物专业化防治领域。全市建立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 44个,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796.98万亩次,带动全市完成防治面积2094.78万亩次,占1500万亩次计划任务的139.65% 。

  (三)加大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推广,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

  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现代植物保护体系建设的意见》中关于绿色防控工作的安排部署和《云南省植保植检站关于印发绿色防控技术规程的通知》精神,以点带面抓好示范样板,继续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根据作物布局、病虫发生种类,综合实施杀虫灯、粘虫板、性诱剂、天敌释放、推广使用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在保护农业生产安全的同时,也达到保护农产品安全、保护环境安全。全市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区58个,中心示范面积6.254万亩次。共举办农作物绿色防控技术培训948期,培训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户0.9223万户3.145万人,发放技术资料17.6余份,张贴绿色防控挂图1.56万张。带动周边绿色防控面积166.5万亩次,其中杀虫灯推广面积15.26万亩,色板诱杀面积41.32万亩,性诱剂12.74万亩,间套种102.12万亩,稻鸭共育10.48万亩次,养猫灭鼠46.7万亩次,推广除虫菊、印梀素、鱼藤酮等多种生物农药52.87万亩,通过多种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取得了很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严格执行植物检疫条例,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传播蔓延,保护农业生产

  农业植物检疫工作是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传播蔓延,保护农业生产安全的必要措施。2014年全市植物检疫主要围绕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统一安排部署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植物检疫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水平

  1.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通过认真组织学习《植物检疫条例》、《植物检疫实施细则》、《行政许可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重要检疫性有害生物的识别及防控技术,提高业务人员的技能和服务质量。

  2、开展植物检疫宣传活动,加大检疫宣传

  按照《云南省植保植检站关于开展植物检疫宣传月活动的通知》(云植〔2014〕19号)文件的相关要求,XX市农业局、植保植检站及时下发文件,并成立相应领导小组,组织、督促各县(区)认真开展植物检疫宣传活动。各县(区)植保植检站于9月依法开展了“植物检疫宣传月活动”。宣传月期间,在种子批发市场、种苗繁育基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等重点地区组织张贴、发放宣传资料,在街道悬挂横幅标语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结合现场咨询,扩大植物检疫宣传面,提高公众对植物检疫工作的认知。设立宣传点23个,出动宣传车41台次,张贴、发放宣传资料12800余份,悬挂横幅标语16条,开展巡回宣传咨询活动19次。开展电视、电台宣传14期。对种子、苗木生产经营单位及个人重点开展植物检疫法律法规培训,对农民群众和基层农业科技人员重点进行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识别、监测与防控技术培训。共开展培训11期145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