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事局人事人才的工作总结

时间:2021-08-31

市人事局人事人才的工作总结

  20** 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人事编制部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优化发展、加速提升”为基调,更好地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突出人才队伍建设,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搭建人事人才公共服务平台,强化人事编制法制保障,开拓创新,奋力作为,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全年36项重点目标,包括3项列入市政府考核重点、5项列入市人才办考核重点、10项列入市目标办考核重点的目标任务,均提前或超额完成。

一、更新理念,在科学发展中坚持人才为先

  党的十七大第一次将人才战略写入党代大会报告和党章,赋予了人事人才和编制工作新的任务和使命。全市人事编制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省人事厅和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进一步强化“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以人为本、服务发展的理念,适时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人才工作上来,确立“以人才工作引领人事工作,以人事工作服务人才工作”的新思路,工作目标围绕人才战略确定,制度措施围绕人才队伍建设制定。积极谋划从 “以事为主”到“以人为主”、从“重人事”到“重人才”、从“重管理”到“重服务”的三个转向。加快推进创新人事、服务人事、阳光人事、和谐人事建设。强化人才开发服务的组织协调,建立全市人才开发专门机构,形成有效工作网络。建立局领导挂钩联系重点企业制度,面向重点骨干企业开展上门服务,宣传人事人才政策,调研企业人才开发,听取企业意见建议,帮助企业解决人才和技术难题。XX市开展人才服务进百企活动,形成“人才+项目+引智成果”、“企业+高校+ 项目研发”、“协会+实用人才+基地”三型并举新格局。XX市打造人事人才公共服务平台,为基层和企业“送政策、送人才、送服务”。XX区加强街道、社区人事管理,用扎实的人事工作服务人才工作。镇江新区根据产业发展需求调整增设招商机构,成立高投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加大创新创业人才的引进和扶持力度。我们积极推进人事人才信息化工程建设,实现人事人才网络的整体运行,开设了宣传人才、联系人才、服务人才的崭新平台。

二、服务发展,在解放思想中推进工作创新

  (一)人才引进实现新突破。全市接收本科以上毕业生5200余人,引进硕士研究生以上高层次人才538人,超额完成全年人才引进任务。实施“双百两会”(即百所高校镇江行、百家企业高校行、20**中国镇江发展新兴产业项目与人才对接洽谈会、2008中国镇江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与智力洽谈会)专项活动。4月 26日,举办“2008中国镇江发展新兴产业项目与人才对接洽谈会”,面向太阳能光伏、功能纤维、半导体照明等三大新兴产业项目,促进产业、人才与项目的互动对接,194名硕士以上研究生(其中博士26名)与我市企业达成人才引进、技术合作意向,46名硕士以上研究生(其中11名博士)正式签订引进协议,35所高校在我市设立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基地。XX区引进上海交大阮雪榆院士为首的博士创业团队,建立国家cad模具工程研究中心,高层次人才引进实现新突破。先后拜访并聘请19名镇江籍院士担任市政府高级顾问,搭起我市与镇江籍院士联系沟通的桥梁。中秋节前,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照煌和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魏红军带领组织、人事、科技等部门在北京集中拜望在京镇江籍院士。7-10月“海外智力服务镇江月”活动,先后引进32名外国专家执行17个引智项目。10月28日,举办百名博士江苏行镇江对接活动,68个项目达成意向,3个项目正式签约,许津荣书记、张庆生副书记、陈照煌副市长、魏红军部长会见博士团队。11月9日,组织镇江近年来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组团赴外招聘活动--招才引智武汉洽谈会,并获得圆满成功,我市96家用人单位带去1600多个岗位需求参加招聘,达成366项人才引进、5项技术项目和成果转让意向;15家企业在华中科技大学等3所大学联动开展产业对接;邀请武汉大学等8所高校参加引进领军人才政策推介会,魏红军部长参会并致辞,市领军办、市人事局与有关高校签订了《产学研项目合作协议》、《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合作协议》。积极申报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人事部门选送的6个人才项目榜上有名,获得省政府600万元资助,该项工作实现零的突破。参与起草《XX市引进培育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三年行动计划》和《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集聚工程实施细则》,发布引进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公告,开发并开通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集聚工程网上申报系统,申报工作顺利开展。XX市实施“百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举办“海外人才引进与科技合作洽谈会”,加拿大中国专业人士协会在丹阳建立全国第二个创业基地。XX区积极参与全市人才引进活动,引进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光电实验室网络研究部主任、信息产业部通信技术专家组成员朱光喜带领的博士团队来镇江畅联通信公司创业。服务发展,人事人才工作的天地更宽,服务的内容更丰富,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关注和支持。

  (二)高层次人才载体建设获得新发展。新增江苏恒宝股份、江苏绿扬电子2家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全市企业博士后工作站达10家。加强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的管理服务,召开全市首次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建设推进会,企业博士后工作稳步协调发展。充分发挥留学人员创业园集聚吸纳功能,吸引11名海外博士、2个海外博士团队,创办13家高层次创新创业企业。帮助创业园留美博士史方成功申报“江苏省留学回国先进个人”,获得10万元资助。积极扶持创建引智示范基地,全市新增江苏宏达新材料有限公司“省级引智示范基地”和丹阳迈村首家“省级引智示范村”;扩大丹阳稻鸭共作国家级引智示范基地的辐射和影响,举办第二期全国稻鸭共作技术引智成果培训班,七省市 80余名专家和农业技术人员参加培训。柔性引进15名清华博士到唐桥微电子等6家企业开展社会实践。XX市、XX区、XX区分别建立高层次人才创业园和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镇江新区全力打造省级大学科技园。各辖市区大力发挥园区优势,集聚吸纳高层次领军人才,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加速科研成果转化。

  (三)人事人才公共服务提升新水平。加快有形市场建设,举办人才集市281场(其中8场综合性招聘会和10场专场招聘会),提供岗位23万个次,组织赴外地专场招聘55场。推进综合人事外包服务,市人才市场与115家单位签订人才派遣合作协议,净增派遣1200人,为68家单位成功猎头287人,新增人事代理 4328人。拓展社会化培训,举办各类培训班140个,培训3.98万人次,围绕镇江国际服务外包发展战略,组织近20家服务外包企业的负责人赴欧洲开展国际服务外包培训。XX市实施企业管理者能力提升培训工程,先后邀请20余名国内知名专家,为200多家企业的1500多名管理人员提供了管理能力培训。积极拓展服务项目,促成远程对接,开展联动招聘,网上人才市场获得长足发展。推进公益性服务,4月1日起实行人才市场免门票服务,举办7场纯公益性招聘会。进一步健全市场招聘管理制度,营造了良好的招聘环境。启动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351”工程,围绕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信息技术、能源技术、现代管理等领域,3年内重点培训10万名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拓展社会化职称评价服务,继续开展农村实用人才、非公经济组织人才的评价工作,全年评定初级职称1200人、中级职称2200人、高级职称1100人。选拔40名XX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荣获“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组织 34个项目申报省第五批“六大人才高峰”项目资助。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人事考试服务不断拓展,顺利实施1.5万余人次、3万余科次人事考试,为市内外 20家单位提供30余次人事考试命题服务。加快筹建人才市场新大楼,搭建立足镇江、面向苏南、辐射长三角、影响全国的市场平台,3月底,省厅批复同意组建 “江苏省苏南人力资源市场”,9月5日,“江苏省苏南人力资源市场”开工奠基,目前基建工程正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