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线个人总结分享

时间:2021-08-31

  篇一:生产线个人总结

一、近阶段所开展的工作

  1、围绕规范化管理要求,对规范化管理的工作内容进行学习、理解、消化、吸收,并对照规范化管理要求开展自身工作。

  2、做好生产线及相关辅助车间工艺指标24小时动态跟踪管理工作,对浮法生产线及相关辅助车间各项工艺指标进行跟踪检查,并将检查问题以书面形式下发给相关部门,要求整改提高。

  3、做好生产线上交工艺报表、工艺总结的审核把关工作,并对口上报工艺技术动态执行情况。

  4、按照体系>工作计划,一是做好部门内部记录表格检查工作。**是根据工艺指标调整,认真做好部门内部各项工艺技术指标通知单的发放、跟踪、回收管理工作。三是做好部门内部体系自查工作,并要求部门内部其他员工日常工作符合体系运行。

二、

  1、规范化管理、岗位的职责职能、制度、标准、流程等方面的了解、理解、执行等方面与公司的要求还存在差距。尤其对自身的定位方面还不能站在公司的层面开展生产工艺技术管理工作。同时对待岗位工作的压力感、紧迫感还不强,日常工作中还不能做到严格按照自身岗位职责职能、标准制度流程开展工作,导致自身日常工作中仍存在推诿现象。

  2、自身定位不准,作为一名预后备干部,在日常工作中未能按照'干部管理十方面'要求开展工作,放松了自身要求,未能按照干部管理要求来约束自己,未能将自己放在一名管理者角度来开展日常工作,未能真正认识到管理与被管理者的双重角色。

  3、日常工作还浮于表面,仅停留在报表、总结工作中,未能将自身学习到专业知识运用到生产中来。未能以工艺角度来指导生产,特别是在工艺调整后未能及时对其跟踪,造成自己工作处于被动状态。

  4、自身工作主动性意识不强,往往都是等领导安排才能去做,且安排工作后仅仅是任务性的完成上级领导安排的工作,还未能未能充分发挥团队作用。与横向部门沟通协调不到位,总认为那是领导的事情,自己只做做报表、统计数据、汇总数据就可以了,其它的事情应该由领导来协调,导致工作效率降低。

三、针对自身存在的不足,在下步工作中本人将戒骄戒躁,特制定如下整改措施:

  1、按照公司强化正常化管理要求,对照自身岗位职责职能、制度、标准、流程的要求进行学习、对照,回顾、梳理已开展的工作,还未开展的工作及还未做到位或还未

  做的好的工作并制定相应的目标措施推进落实。

  2、严格按照部门内部制度、标准、流程及自身岗位职责职能开展好自身工艺技术管理工作,将理论联系到实际工作中来,将主要精力由忙于日常报表、总结工作转变到参与生产管理中来,并定期对生产线各项工艺技术指标进行24小时动态管理,及时跟踪好工艺调整后变化情况。

  3、严格按照体系管理要求配合好部门领导抓好规范化管理工作,规范执行各项工艺指标,提高各工段在执行过程中的控制能力,对工艺技术管理的内容进一步细化完善,对生产中的每一项活动做到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管理,提高预防能力。

  4、按照'六个统一'的要求,加强生产工艺技术管理,通过平台优势及时总结、对比、分析,强化生产现场24小时工艺动态管理跟踪,日常工作中主动向领导请示汇报,并协助部门领导与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协调。

  5、协助部门领导做好部门内部工作,日常工作中形成主动开展工作的意识和能力,坚决杜绝以前遇到问题逃避、不敢面对的现象,并主动向上级领导请示、汇报,及时将自己开展工作中肤浅意识与领导进行沟通,从而得到上级领导的指导、帮助,认真领悟领导的分析过程,不断吸取教训、逐步提高自己。

篇二:生产问题分析与总结

生产现场常见的问题及错误的解决方式

  企业在其成长过程中,常常会经历各种不同的阶段和遇到不同层面的许多问题点。对于企业来说,发展战略是成功的坚实基础,但是企业往往失败在战术方面。所谓的战术失败,指的是在生产现场的问题点没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从而也相应的使问题层出不穷。这种战术上的失败极有可能导致战略上的失败。因此,分析企业生产现场所常遇见的各类问题,以及研究企业对问题处理过程中所通常贯用的方式,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常见的问题

  所谓管理,就是要管理异常的事情,而正常的事情并不需要加以管理。作为管理干部,本身并不需要参与具体生产的.活动,管理者所要做的就是在生产现场出现问题时,能及时、有效地排除异常的问题。生产现场的活动是很复杂的,其中可能包含了很多繁琐的流程。因此,在生产现场将会遇到各方面的很多问题。

1.作业流程不顺畅

  每一条生产线中,一般都包含多个流程。因此,生产现场最常见的问题就是作业流程不顺畅。作业流程不顺畅的最直接影响就是致使公司生产产品所需的平均工时增加,从而相应地降低了生产现场的工作效率,甚至导致产品不能按时交货。当遇到作业流程不顺畅时,最常用的方法是再增加同样的生产线。这样一来势必就浪费了不少工时,增加了企业对生产设备的投入,从而严重影响到公司产品生产的成本不断增加和效率不断下降。

2.不良品的混入

  如果生产现场不是井井有条,就会经常发生不良品混入的情况。所谓不良品的混入,指的是进料检验过程中出现的漏检,导致一部分不良的原料混入到生产线;或在进料检验过程中已经检验出来,并隔离在仓库,而在领料的过程中又粗心地领出来,混入了生产制造过程中;甚至有可能检验隔离出来的半成品,在进入下一道工序时又粗心地混入其中。

  不良品的混入必然会造成重复返工。重复返工在作业过程中的经常发生,又相应地使产品的品质不断下降。最后,不合格的产品必将直接导致客户产生抱怨,要求退货,更为严重的是,客户以后不再愿意与企业合作。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生产企业的声誉,影响客户对企业的信赖度,最终必将严重损害企业在广大客户心中树立的高大企业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