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三资管理的学习心得体会范文(2)

时间:2021-08-31

三、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取得的主要成效

  通过几年来坚持不懈地狠抓“三资”管理工作,特别是2010年全县上下开展“三资”管理工作的专项活动,使“三资”管理工作迈上了新台阶,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效:

  一是“三资”存量更加夯实。2010年,全县共计核销各类资产×万元(其中债权×万元,产品物资材料×万元,长短期投资×万元,固定资产×万元,在建工程 ×万元),盘盈各类资产×万元,核销各类债务×万元,结转各类在建工程×万元, 核实各类经济合同×份,总金额×万元,兑现金额×万元,占合同总金额的×.×%,基本实现了账实相符。

  二是“三资”管理更加规范。会计核算、财务收支、资产处置、资源发包等财务行为有章可循。集体资产“跑”、“冒”、“滴”、“漏”和闲置现象明显减少,保值增值和良性积累机制逐步建立。

  三是农村经济发展更加健康。通过公开招租、发包、入股等形式,盘活集体资产×万元,盘活集体闲置土地、林地等资源×亩,年可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万元,带动农民增收×余万元。

  四是农村社会更加和谐。由于从制度上、机制上加强了三资管理,有效杜绝了村干部违反财经纪律挥霍浪费、侵占、挪用集体资金等现象的发生,村干部违法违纪案件和涉及农村三资管理的信访举报案件都呈逐年下降趋势,干群关系更加密切。

四、存在问题

  尽管我县“三资”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三资”管理机构和人员仍处于小马拉大车的状态。三资管理由各级农经部门负责。当前,我县县级农经部门承担着农村“三资”管理、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等行政职能,而类别却是事业单位,且编制只有两名。在去年的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中把其归为一般技术推广类,与其工作职责严重不匹配。此种状况不改变,三资管理取得的成果将难以巩固。

  2、集体不良资产普遍存在。清查中发现,某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债权总额为×万元,而其中三年以上的就占到×%以上,呈现大量的呆死账。土地资源闲置情况同样不容乐观,特别是山村窝铺土地撂荒现象严重,造成极大的浪费。

  3、农村税费尾欠急需清理。农村税费尾欠自农村税费改革以来就停止了清理,造成农户欠集体的资金无法清理,村集体欠农户的债务却不得不偿还,使集体经济组织十分被动。如果偿还,造成集体经济组织难以正常运转。如不偿还,就会引发群体性上访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