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教学心得: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时间:2021-08-31

  解决问题是传统教学中的的应用题教学,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又回到学生的生活中;是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找到一条绕过障碍的出路,达到可以解决问题的答案。解决问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能让小学生用原有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迁移到课程情景中解决新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在二年级上《解决问题》一课时,我选择了自己去水果店买水果,让学生帮我解决"买5斤桃子,应付多少钱?"的问题。由于此情境很生活化,又是给他们喜爱的老师解决问题,一下子便激起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个个变得跃跃欲试。我就是看到平日里,他们特别积极主动地帮助老师做事,不管是体力上的或脑力上的,都显得特别的有亲切感和成就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数学内容放在真实有趣的情境里,引导学生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把生活原型转化为数学模型,打开他们探求的心扉,燃起他们对知识追求的热情。

  二、创设冲突情境,凸显问题价值。

  "水果店"展示在学生们眼前,是各种水果的价钱,让学生找到图上多个数学信息后,唯独桃子的价钱被售货员遮住了。恰巧,我又要他们解决的问题是"买5斤桃子,应付多少钱?""那还得知道什么信息?",我紧接着问。几乎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说:"桃子的价钱(单价)"。就因为创设了有障碍、有冲突的问题情境,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便主动产生了寻求这一信息的需要。偏偏售货员又卖了个"关子",没有直接告诉桃子的价钱,仅仅说了句"12元买3斤桃子"。于是学生要知道桃子的价钱,必须从"12元买3斤桃子"入手,得到:12÷3=4(元),得到了桃子的单价后,解决最终的问题就简单了很多,用"单价×斤数=总价",4×5=20(元),得出彭老师应付2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