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实习报告(3)

时间:2021-08-31

篇三:水产养殖海水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水产养殖》是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必修课,也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性课程。这次水产实习主要以中国对虾的人工育苗为主。通过教学实习,使我们能够更好的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已学的理论知识,培养独立工作和处理生产中有关问题能力。同时通过这次实习也能够拓宽我们的知识面,提高工作适应能力,学会社交和和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为今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实习基本内容

  了解掌握中国对虾的繁殖,生长情况以及熟悉人工育苗的生产过程。掌握了育苗的过程,了解了育苗用的饵料和药品的知识和使用,掌握了投饵和出苗的技术

  三·实习时间

  3月19至4月27 赣榆东顺育苗场

  以下是对中国对虾的人工育苗进行简要陈述

  1 引言

  1.1 生物学特性

  1.1.1 主要特征

  中国对虾无额胃背,额角侧沟不超过头胸

  中的一半,无肝背和额角后脊中央沟,第三步

  足一般不超过第二触角鳞片,雄性第三颚足指

  节与掌节等长。

  1.1.2 内部器官

  中国对虾全身也是由神经、循环、消化、呼吸、排泄、内分泌、生殖、肌肉及骨骼等学位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且各系统相互配合,维持其生命活动。

  1.1.3 生活习性

  中国对虾主要分布在黄渤海沿岸,韩鲜西海岸、东海及南海偶见,其适温范围18-30℃,属于盐性,食性较广,为肉食性动物,幼体以甲藻和浮游动、植物为主。对虾多数为一年成熟并繁殖后代,雌雄异体。

  1.2 经济性状

  对虾是举世闻名的海产珍品,尤其中国对虾,由于其具有个体大,味道好,价值高,以及其生长快、食性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等诸多优点,不仅在海洋渔业中占有

  重要位置,而且也被作为海水养殖的重要品种而倍受人们的重视,养虾业已成为我国沿海渔业经济中的支柱产业。

  1.3 养殖性状

  对虾养殖大面积发展兴起于七、八十年代,全国沿海从南到北普遍实行对虾养殖,对沿海经济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养殖生产的发展,使我国最高年份产量达20万吨,一跃而为对虾养殖大国之一。我市是对虾养殖起步较早的地区之一,曾有着辉蝗 的历史。涌现出在全国夺取对虾单产、总产、效益、出口创汇四个第一的干于县和在全国压得单产超吨的西墅高产塘。九三年流行性对虾病毒病发生以来,产量大减,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努力,养殖单位和虾农在养殖方式、养殖品种、病害防治方面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至97年对虾养殖面积稳定在16.5万亩,对虾养殖产量恢复到3040T,这为对虾养殖的进一步恢复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4 经济分析

  对虾养殖是一项投资

  高、周期短、见效快的行业。

  八十年代对虾养殖的兴起,

  为沿海地区迅速致富创出了

  一条新路。对虾病毒病暴发

  以后,养殖对虾的经济效益

  受到很大影响,虾农多采用

  大大降低放苗密度,改精养

  为粗养,实行二茬虾养殖或

  与鱼、蟹、贝、藻等品种混

  养。这样养殖的盈利而在逐

  步增大,养殖单位及虾农又

  逐步恢复了养虾信心。同时我们也看到全面出现了许多经摸索后出现的健康对虾高产典型,如天津汉沽区500亩联片亩产450kg高达1000kg,亩效益超万元,使对虾养殖在具有风险的情况又具高额利润,这对对虾养殖的发展必将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对虾病毒病害终将被克服,健康养虾之路越走越宽。

  2 育苗技术

  2.1 育苗条件

  2.1.1 育苗场的基本设施

  育苗室的建筑结构必须满足采光、保温、通风的要求,室内应设有调光帘,或在玻璃部分涂刷白色漆、调控光强。此外完整的育苗场基本设施还包括饵料培养池、产卵孵化池、幼体培育池、室外仔虾培养池及供电、供水供气、供热等系统。为了提高育苗成活率和经济效益,对育苗用水以及育苗池,育苗器材等设施要严格消毒处理。

  2.1.2 亲虾采捕及越冬培育

  育苗用亲虾通常有两个来源途径:一是从对虾产卵场捕捞成熟亲虾,二是经暂养的育苗亲虾。亲虾应选择性腺丰满、身体健壮、无病和几份且卵巢呈黄褐色或褐绿色的个体,可利用活水和充气帆布桶运输,经暂养待产。亲虾越冬在我市应移入室内,温度最好保持在9-10℃,并应适当配以1/4?/3的雄虾,其暂养密度以3-5尾/m2为宜、条件好的可放到10-20尾/m2。

  2.2 工艺流程

  沉淀网滤 亲虾培育池 藻种扩大培养池 轮虫培育池 卤虫冬卵孵化池

  │ │ ↓ ┗━━━━━━┛

  │ │ 单细胞藻培养池 ↓

  │ │ │ ┏━━━━━━┓

  ↓ ↓ ↓ ↓ ↓ ↓

  注水控温充气→产卵、孵化→ 无节幼体→蚤状幼体→糠虾→仔虾→虾苗出池计数

  2.3 饵料

  对虾无节幼体不摄食、靠卵黄养自己,进入蚤状幼体开始摄食微小的动值物,到糠虾期时摄食能力增强,仔虾期以后可以摄食蛤肉等人工饵料。

  常用饵料:

  1)骨条藻、食氏角毛藻、小新月菱形藻、三角褐指藻。

  2)褶皱臂尾轮虫、卤虫、双壳类的卵及幼虫。

  3)豆浆、豆腐和豆粉;蛋黄、蛋糕;虾粉、人工配料。

  2.4 病害防治

  2.4.1 细菌性疾病

  病原有两类,一类是孤菌,另一类是单胞肝菌和气单胞肝菌。病状:幼体活力明显下降,游泳不活泼,趋光性弱,腹部弓起,在水中打旋,不摄食,体色变白、久之则死亡。

  预防:彻底清池,对用水严格消毒过滤,合理投饵,合理密度。

  治疗:(1)全池泼洒3-5ppm土霉素或2-3ppm氯霉素,一天一次,连泼3天。

  (2)在幼饵中(如豆浆、蛋黄)中加1g/kg土霉素或氯霉素投喂,连喂三天。

  (3)用2-3ppm磺胺异噻唑或磺胺噻唑全池泼洒;也可用0.5-1.5ppm呋喃西林、呋喃唑酮、呋喃内斯等全池泼洒,连泼三天。

  2.4.2 真菌病

  病源:真菌(霉菌),主要有链壶菌、离壶菌、海壶菌三种。

  病状:致病的卵子及幼体内充满菌丝,卵子停止发育,很快死亡。幼体不活泼,趋光性减弱,不摄食,下沉死亡。

  治疗:(1)全池泼洒0.006×10-6-0.01×10-6孔雀保,一般一次即可。

  (2)制霉菌素8×10-6-10×10-6全池泼洒,连续1-2次。

  (3)全池泼洒0.01×10-6氟乐灵。

  2.4.3 缘毛类纤毛虫病

  病原:原生虫物缘毛类纤毛虫,主要有钟虫、聚缩虫、单缩虫、累枝虫等。 病状:游泳迟缓,妨碍摄食,生长减慢,蜕不下壳,最终下沉死亡。

  防治:早期发现时,迅速更换新水。

  2.4.4 丝状细菌病

  病原:以毛霉容发菌为多见。

  病状:该菌附着后,使卵子不能继续发育,幼体活力减弱沉底而死亡。

  防治:应保持水质清净。

  此外育苗期间的病害还很多,诸如,畸形病(刺毛萎缩病),气泡病、中肠腺坏死病以及中国对虾杆状病毒病等等。目前一些病毒尚无良好的治疗方法,关键是要注意水质,饵料条件的改善,以预防为主。

  3 养成技术

  3.1 养成条件

  养虾场选择在风浪小、流畅的

  内湾及河口沿岸的潮间带及盐碱

  地区;池底以不渗水的粘土、沙质

  粘土或砂质壤土为宜;海区盐度在

  5-35‰,无工业污染,池塘以20-30

  亩、水深2米左右为宜。

  3.2 虾苗运输

  虾苗运输可采用陆运、水运和空运。运输容器主要以布和塑料袋较方便,放苗密度视虾苗大小,运输时间长短和水温高低而定,一般运10cm虾苗时间6小时左右,采用1m帆布桶(约1/3水),密度为20-30万尾,采用充气尼龙袋密度为0.6-1万尾/袋,注意避免炎热中午运输,做到防晒、防雨。

  3.3 中间养殖

  是指培养大规格虾苗,把人工培育的仔虾培养到具有较强适应能力时,再进行放养。目前普遍采用塑料大棚暂养,以便提早放苗。中国对虾多是培养到体长2-3厘米,这样养成时的成活率一般都在80%以上。

  3.4 工艺流程

  清池 → 进水 → 繁殖基础饵料 → 取苗 → 养 殖 管 理 → 收获

  ↑↑ ↑ ↑ ↑ ↑ ↑ ↑ ↑

  整理 药物 过滤 施肥 接种 中间暂养 换水 投饵 防病

  3.5 饵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