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班进餐礼仪:《我是文明小顾客》

时间:2021-08-31

  一、设计意图:

  我园进餐模式一直是这样的,幼儿看电视,老师或值日生摆好碗和调羹、碟子,然后老师在每个碗、碟子里分别舀好饭和菜,幼儿直接上桌就可以吃了。这种方法唯一的优点就是幼儿安静,老师不用管太多。但从幼儿发展的角度来看,弊大于利。首先幼儿没有了自我服务的机会,长此以往,幼儿的主体性受到压抑,处处依赖成人。在严格的膳食制度下,幼儿如同被人操作的木偶,没有了吃饭的兴趣,不能享受到进步的愉快。为了避免惩罚与责备,严格遵守着各式各样的规矩。幼儿被人为地剥夺了展示自己个性的机会,变得胆怯、退缩,缺乏创造性。其次,幼儿进餐成了一种负担和义务。老师分多少就吃多少,有的幼儿吃不完就浪费,吃不饱又不主动添加。而且平时老师要经常花心思关注哪些幼儿吃的多,哪些吃的少,哪些喜欢吃这种菜,哪些喜欢吃那种菜,以便及时的为每个幼儿服务。这样下来我们的老师很辛苦,但幼儿的进食情况却并不理想。因此我在想,进食问题已不能仅从身体健康考虑,必须从心理健康的角度重新认识。让幼儿自己动手取饭菜的进餐模式就充分考虑了这些心理因素,它通过创设宽松的就餐环境,为幼儿创造一个自我服务的机会。让幼儿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习如何进餐,如取放餐具,自取食物,互相鼓励不浪费粮食,不挑食等。促使幼儿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好,不依赖成人的好习惯。进餐时采用的自助餐形式,可以调动幼儿用餐时的主观能动性,为幼儿创造一个与同伴融洽交往、师幼积极互动的场所,使幼儿在语言能力、知识经验、人际交往等方面有所发展。而且自助餐礼仪中有一点是我班幼儿最需要学习的,那就是要量力而行,一次少取,多次取用。如果幼儿养成了这个习惯,浪费或者吃不饱的情况就不会再发生了。

  二、活动目标:

  1、用自助餐的方式,学习自己动手取饭菜。(重点)

  2、让幼儿初步懂得自助餐礼仪规则:一次少取,多次取用,不浪费。(难点)

  3、培养幼儿自主进餐,文明进餐的好习惯。

  三、活动准备:

  不锈钢快餐盘十二只、碗十二只、小碟子十二个(里面放十二条湿毛巾)、调羹十二个(放在餐桌上的碗里面)、四菜一汤一盆饭(里面均放好勺、筷子等公用餐具)、饭区、菜区、汤区三个标志牌、餐具桶2个、垃圾桶1个、餐巾纸1盒、抹布拖把簸箕扫帚各一个、桌牌号三个、餐厅道具门一个、服务员服装一套、餐厅背景音乐。

  四、活动过程:

  (一)、礼仪主题歌表演(音乐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二)、了解幼儿的午餐方式

  1、谈话:你们平时午餐是自己舀饭菜还是老师帮忙?

  师:老师每次要给小朋友分碗、分碟子、分饭菜,辛苦不辛苦?

  2、观看小一班小朋友的自助餐,提出问题:他们的午餐和你们有什么不一样?

  师:小一班的小朋友自己动手取饭菜,不用老师帮忙,真能干!你们想不想像他们那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呢?

  (三)﹑学习自己动手取饭菜的方法,了解自助餐中的一些基本礼仪。

  师:一起来听听小一班老师的介绍,学一学他们是怎样自己动手取饭菜的?(ppt播放,结合图片和配音)

  师:①谁来说说,他们取饭菜的时候先做什么?②他们的餐具和你们平时用的餐具有什么不一样?③取了餐具然后干什么?④取饭菜的时候,能不能一起围过来抢?应该怎样做?⑤取饭菜的时候,老师说了一句很重要的话,说要用餐盘里的什么餐具?(此处着重学习取饭菜的步骤和方法,其中有一些常规进餐礼仪的介绍,如:公用餐具就是放在餐盘里的勺子、筷子、夹子等用来取饭菜的工具,它既方便又卫生。用公用餐具取饭菜后要放回餐盘里,不能将它带走。)

  (四)、练习自己动手取饭菜,帮助幼儿纠正进餐中的浪费粮食行为。

  1、布置餐厅场景

  师:听了小一班老师的介绍,小朋友都知道怎样动手取饭菜了,想不想试一试这样吃午餐呢?那先闭上眼睛,老师今天要变出许多的饭、菜、汤,这样,小朋友们就可以美美地吃一顿了!

  2、参观“红袋鼠自助餐厅”,让幼儿在情境中学习进餐礼仪“一次少取、多次取用”。

  师:老师将这里变成了一个自助餐厅,有谁知道,自助餐厅是做什么的地方?

  师:你们只说对了一半,它是吃饭的地方,而且是不用人帮忙,自己动手取饭菜吃的,你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吃多少就吃多少。不过,来这里吃饭的顾客,都是讲文明、懂礼貌的。比如:见到服务员应该怎样做?吃饭的时候应该怎样做?(根据幼儿的经验调整一些提问策略,目的是强化幼儿的一些基本进餐规则和礼仪,如:问好、不大声喧哗、不乱跑、不剩饭菜、不浪费等)

  师:大家排好队,我们去餐厅吃饭罗!咦,怎么不见服务员呢?小朋友们闭上眼睛,服务员马上就出来了。(老师穿上服务员服装扮演服务员)

  师:现在我变成谁了?小朋友们好!

  幼:服务员你好!

  师:欢迎来到“红袋鼠自助餐厅”,大家请跟我里面走。(轻放背景音乐)

  师:这是我们的餐桌,有1号、2号、3号桌,等会小朋友们取好饭菜的时候,就可以在这里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座位坐下来吃了。请注意桌上有湿毛巾,刚才上课前虽然小朋友已经洗过手了,但为了更干净卫生,吃饭之前还是要用湿毛巾擦擦手,擦完之后折好放回碟子里。桌上有调羹,吃的时候再去拿,吃完之后要记得收拾好自己的餐具,放在旁边的餐具桶里面。这旁边还有个桶,是放汤碗的桶,小朋友喝汤的时候要用碗盛,喝完之后把碗放到这个餐具桶里面。旁边柜子上有餐巾纸盒,收拾好之后记得擦嘴,把餐巾纸放在垃圾篓里面。

  师:这边是我们的餐台,有饭区、菜区、汤区,小朋友还记得先做什么吗?自己动手取菜的时候要注意,不要抢、要排队,如果你不愿意等,就可以站在人少的地方,先去取菜,取菜的时候一定要用餐盘里的公用餐具,不能将它带走哦!(这个环节,餐厅的布置要考虑东西摆放的位置、顺序,以方便老师介绍规则,幼儿熟悉。我的整个场地布置是正方形,两边分别是餐厅门和餐台,前面是餐桌,后面投影仪当成餐厅墙面,呈现进餐礼仪规则“一次少取、多次取用”。)

  师:最后请大家来欣赏我们餐厅的一幅画。这幅图上有什么?(投影仪显示照片和文字,带幼儿朗读进餐礼仪规则“一次少取、多次取用”。)

  师:这是告诉小朋友舀饭菜的时候,每次少取一点,可以多次来添加。

  师:①如果一次舀的太多会怎样?②如果你没吃饱,还想吃,怎么办?③如果感觉吃饱了,还要不要再加呢?(这里是活动难点,通过这几个提问想让幼儿做到不浪费粮食,肯定是行不通的。我想应该让幼儿在进餐的过程中去体验,而且老师要不断地监督和指导,这样才能让幼儿养成“一次少取、多次取用”的进餐习惯。)

  师:好了,服务员阿姨已经给你们介绍了很多进餐规则和要求了,你们都记住了吗?小朋友们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要问吗?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来问我,阿姨会帮助你的。(这个地方,可以让幼儿主动提出问题,但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比如有的孩子胆小不敢与老师交流,或者小班幼儿年龄小不知道怎样表达等等。总之,老师要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能力水平,用平等和尊重的语气与幼儿进行沟通,为幼儿进餐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和物质环境)

  师:现在请大家开始用餐,希望小朋友们做一个文明的小顾客,能干的礼仪宝宝!(背景音乐声音放大一些,为幼儿创造一个温馨的环境)

  3、幼儿自助餐,老师监督并指导幼儿的进餐情况,对幼儿在进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随机教育。(这个过程由于幼儿个人生活经验、饮食、卫生等方面的习惯不同,必然会出现各种不同的状况,所以对老师来说是个考验。但只要细心观察、正确引导,就能帮助幼儿纠正进餐时的不良习惯。)

  五、活动分析:

  这个教学活动围绕我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题方案中的具体要求,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从小事入手、注重细节,追求促进幼儿一生健康成长的大目标。通过这个教学活动,有效地培养了小班幼儿良好的进餐行为习惯,减少了浪费粮食的不良行为,有意识地锻炼了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下面我从活动设计中有效提问和幼儿的行为表现两方面进行分析:

  在师幼互动中,教师与幼儿是相互作用的主体,就提问而言,既要有教师向幼儿发起的疑问,也要有幼儿向教师或同伴发起的提问。有效的提问是多向的,是师幼间“抛接球”的过程。我这个活动的主要目的体现在第三和第四个环节,因此前面只设计了两个提问:①你们平时午餐是自己舀饭菜还是老师帮忙? ②他们的午餐和你们有什么不一样?这两个问题是已有标准答案的单结构问题,答案是在老师的预料之中的,教师是控制活动主人,只须从幼儿的答案中寻求预设的线索作为下一步活动的依据。而且这样的提问能够鼓励全体幼儿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当幼儿都被录像中小朋友自己取饭菜的过程所吸引时,我适时地提出一个要求:你们想不想像他们那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呢?对于没有尝试过的事情,幼儿总是有好奇心和兴趣的,抓住这点,我巧妙地将活动过渡到学习自己动手怎样取饭菜。这个PPT图片的介绍凸显了自助餐中两个最主要的步骤和方法,一是自己排队取餐具;二是自己取饭菜,并且一定要用公用餐具。为了让幼儿懂得其中的礼仪和规则。我设计了以下提问:①谁来说说,他们取饭菜的时候先做什么?②他们的餐具和你们平时用的餐具有什么不一样?③取了餐具然后干什么?④取饭菜的时候,能不能一起围过来抢?应该怎样做?⑤取饭菜的时候,老师说了一句很重要的话,说要用餐盘里的什么餐具?这些问题按照逻辑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提出,避免了缺乏明确的中心和目的的随便提问。在这些问题之中,难易不同,既照顾全体,又兼顾个别。问题①和③由于有图片和声音的提示,幼儿很快能答对,问题②需要幼儿通过观察图片中的餐具形状来回答,在幼儿回答之前提供3-5秒思考的时间。这样可以增加幼儿回答的内容,并鼓励幼儿在较高水平上进行思维。课堂实施中,我发现幼儿说的不够肯定,比如:有幼儿说是正方形,实际也不完全是,因为餐盘的四个角是圆的,不是直角。所以我马上提示幼儿每天用的餐具是什么形状?(圆形)然后再问:他们这种餐具是圆形还是方形的?这样幼儿回答就容易多了,也不会对它是否是正方形而有争议。紧接着有一名幼儿说到它里面有四个格子,这个是我没有任何提示的前提下幼儿回答出来的。说明这个问题设计是有一定的弹性的,能满足能力水平有差异的幼儿。而且,在重复表述这个问题之前等待足够的时间,保证了幼儿对这个问题的充分理解。问题④主要是了解幼儿对自助餐礼仪知道多少,幼儿说出了要排队、不拥挤,还有一些礼仪规则和细节,比如:不能乱跑、不能大声讲话,不能浪费等等。这些回答对于强化幼儿平常良好的进餐行为习惯是有帮助的。还有一些细节礼仪,比如不能边取边吃,不要取得太多,动作不要太慢,让后面的人等待太久等等,幼儿没有讲到。我想这和幼儿平时的生活经验有很大关系,如果幼儿是第一次吃自助餐,他(她)肯定是说不出的,如果幼儿有过自助餐的经历,老师就可以将这些行为提出,让幼儿去讨论。考虑到我们县城的幼儿这方面的生活经验欠缺,就没有将问题拓展和延伸。在问第⑤个问题 “取饭菜的时候,要用餐盘里的什么餐具?”时,我的想法是只要能复述说出“公用”这个词就可以,想不到幼儿竟然无语,谁也没记住这个词。我马上意识到幼儿对“公用”这个词是陌生的,我这个问法不妥当。于是我让幼儿看餐盘里放了些什么?然后告诉幼儿这些放在餐盘里用来取饭菜的勺子、夹子、筷子就叫“公用餐具”,用完后要放回盘里,不能将它带走。幼儿对这个解释很快理解了。这使我想到,为了实现有效教学和良好的课堂互动,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备问题”,即围绕教学目标预设一些有效的问题和提问模式,使问题措词正确、目标合宜。但幼儿的一些突发情况在课堂中会突然冒出来,这是任何一个教师都无法预料和感知的,教师不能被这些问题“牵着鼻子走”。 当幼儿无法回答教师的问题时,常常是因为原问题的措词不当,幼儿难以理解。这就必须借助澄清使原问题变得清晰、简单或使幼儿关注问题的关键点,在使用澄清时应避免衍生出新的问题。

  考虑到我们县城的幼儿经济条件有限,不可能在班级里完全推广自助餐模式,所以我只要求幼儿能初步掌握一个自助餐礼仪规则:一次少取,多次取用,并将它作为活动难点,目的就是解决幼儿浪费粮食的现象。因为照目前我园幼儿的进餐模式,老师分饭菜的时候,很难给每个幼儿合适的量,而且生怕幼儿吃不饱,总会分多一些。这样势必导致幼儿吃不完浪费的现象发生。而且幼儿往往有这种情况,比如生病不舒服吃得少、喜欢吃这种菜就饭量多,不喜欢就吃得少。老师要细心记住全班每个幼儿的习惯和特殊情况,再给他们适量的分饭菜,这样做很累,而且幼儿享受服务的同时只会更加依赖老师的照顾。如果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饭菜的量,既能让老师轻松,又锻炼了独立自主、自我服务的生活能力,何乐而不为呢?但是幼儿自主的话肯定存在问题的,比如:一次取得太多吃不完,取得太少吃不饱。针对这两种情况我设计了两个问题让幼儿去讨论:①如果一次舀的太多会怎样?②但是如果你没吃饱,还想吃,怎么办?③如果感觉吃饱了,还要不要再加呢?第一个和第三个问题幼儿都知道回答,第二个问题幼儿只知道来添加,但不知道怎样添加,我因此追问幼儿:加一次可以,两次可以吗?幼儿有的说可以,有的说不可以。因为这个规则是个新的知识,所以我及时将正确信息给幼儿,告诉他们加多少次都可以,但是必须记住,每次少取一点,这样才不浪费。幼儿对这个规则算是大概了解了,但想要真正做到不浪费粮食,光是这几个提问肯定是不够的,还必须在进餐的过程中去体验,而且老师要持之以恒,不断地监督和指导,这样才能让幼儿养成不浪费粮食的好习惯。

  在最后进餐之前,我尝试让幼儿向老师发问,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来问服务员,阿姨会帮助你的,但幼儿的表现让我很失望。一是迫不及待想吃了,二是没有一个幼儿有这方面的想法和要求。我记得第一次试上这堂课的时候,还有一两个幼儿举手示意有问题要说的。那是平时在班上比较活跃、知识面比较广的幼儿,但他们表达的意思也不符合我的要求,都不是以提问的语气来表述的。于是我想到,可能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这种双向提问的有效教学模式难度大了一些。它对幼儿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有一定的要求,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机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我们今后可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中实施这种方法,让老师更多的了解儿童学习和个性发展上的需要,让师幼互动课堂更加有效、高效。

  小班律动:拍皮球

  活动目标:

  1、学会儿歌并能够根据儿歌的内容作出相应的动作。

  2、体验参与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音乐 活动场地

  活动重难点:一边念儿歌一边做动作

  活动过程:

  1、老师教授儿歌

  大皮球,小皮球

  大大,小小

  拍皮球,拍皮球

  上上,下下

  前前,后后

  骨碌骨碌一

  骨碌骨碌二

  骨碌骨碌三

  哎呦哎呦,皮球滚下来。

  幼儿跟老师读数遍

  2、一边念儿歌一边做动作

  师:“刚才的儿歌好听吗?我们宝宝一起来一边做动作一边念儿歌好不好?”

  大皮球,小皮球(双手的大拇指和食指伸直相对做一个圆弧状,前一句双手相对距离大一些,后一句双手相对的距离小一点)

  大大,小小(重复上面的动作)

  拍皮球,拍皮球(伸手做拍皮球的动作)上上,下下(双手上举,击掌两下,双手下垂弯腰在膝盖前击掌)

  前前,后后(身体直立,双手在身体前方和后方分别击掌两下)

  骨碌骨碌一(双手半握拳,在胸前做绕线的动作后伸出右手食指)

  骨碌骨碌二(双手半握拳,在胸前做绕线的动作后伸出右手食指和中指)

  骨碌骨碌三(双手半握拳,在胸前做绕线的动作后伸出右手食指、中指和无名指)

  哎呦哎呦,皮球滚下来(自由动作)

  3、请个别幼儿做动作,老师念儿歌并提示动作。

  4、全体幼儿一起做动作

  4、游戏结束: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休息。

  google_protectAndRun("ads_core.google_render_ad", google_handleError, google_render_ad);

  小班科学探索活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