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渔业发展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1-08-31

  一、发展成效

  (一)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全镇水产品总产量达1.14万吨,河蟹总产量达0.5万吨。实现渔业经济总产值3亿元,其中渔业一产产值1.4亿元,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9元,渔业生产成为我镇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为渔农民就业创业、丰富和改善群众生活,提高人均收入和小城镇建设、改善生态环境等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在渔业一产稳定健康发展的同时,二三产业得到较快发展,产值已达1.6亿元,并培育了渔网织造、船舶制造修理、渔具生产等一批主导品种和优势产业。“蟹虾经济”特色更加鲜明;河蟹、小龙虾、中华鳖、鳙鱼等特色品种的养殖规模逐年攀升;渔业品牌建设成效显著,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三品”水产品数量11个居全县前列;无公害水产品基地面积22000亩,省级河蟹进出口基地10000亩,水产品质量检测合格率及出口量大幅度提高。

  (三)组织化程度不断提升。

  省级以上渔业龙头企业从无到有,增加到2家,拥有自营出口权的企业2家。全镇渔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迅速,达到63个。其中省级示范合作社1个,渔民经纪人协会和合作社纷纷建立并发挥作用。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与渔农户的连结更加紧密,方式更加灵活,推动了生产标准化、规模化和渔民生产组织化水平的提高,形成了河蟹及中华鳖等,产业化程度较高的优势品种,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水产品流通更趋活跃,市场供应丰富,产业链不断拉伸。

  (四)科技不断进步。

  加强了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建设,着力打造了渔业科技创新和服务的平台,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有新的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造就了一批科技创新和推广实用型人才。深入实施“渔业科技入户”工程,较好地解决了水产业发展的关键性技术的推广工作,取得了一批新的推广成果。项目的承载能力不断增强,渔业科技入户工程成为群众心目中的知名品牌,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得到加快推广应用,广泛开展了先进实用技术培训,培养造就了一批新型渔民。

  (五)基础设施不断改善。

  实施了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围网区小区化建设改造,配套了先进的排灌设备,新建机泵站6座,总装机容量1340千瓦,维修机泵站3座,总投资共1400余万元。较为彻底的解决了渔业生产中的排灌问题。实施土方30余万方,改善了养殖区的基础性进出水渠建设3万米;设施渔业建设步伐加快,以上源水产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工厂化育种养殖设,养殖面积达3.5万平方米。年产中华鳖苗种30万公斤,成为苏北地区最大、设备最先进的中华鳖育种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