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31

【必备】教学工作计划模板汇编七篇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很快就要开展新的工作了,是时候认真思考工作计划如何写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工作计划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工作计划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工作计划 篇1

  一、学生基本情况

  刚踏入一年级的学生,对体育课的了解只是停留在玩上,在生理和心理上都需要老师无微不至地关心和呵护。并让他们逐步形成终身体育观和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过短,但他们善于表现自己、争强好胜、乐于参加各种游戏和比赛、模仿性强、生性活泼好动等,这都是刚入一年级学生共有的特性。今年所任教的一年级两个班,女生人数比男生多,他们很期盼上体育课,表现欲较强,但特别好动爱讲小话。在课堂上,教师把有趣的游戏引入课堂中,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学得轻松,玩得高兴。即锻炼了身体,又学到了知识。

二、教材分析

  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学内容中,根据《课程标准》中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水平一”的活动与内容目标要求,把所编的队形练习、基本体操、走、跑、跳跃、投掷、滚动与滚翻、攀登爬越、韵律活动和简单舞蹈等诸项内容统归一类,称为“基本活动”。这些内容都是游戏简单的身体基本活动和生活中所需要的实用性技能。

  一年级体育教材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是体育知识;二是基本活动;三是游戏。

  (一)体育基本常识

  有三篇文章:《认真上好体育课》、《正确的坐、立、行姿势》、《学会测量身高和体重》。这部分教材是体育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他活动性教材不可替代的内容。

  (二)基本活动

  基本活动,是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选编的。包括自然走、跑、跳跃、投掷、攀爬、滚翻、简单的体操动作、韵律活动和简易舞蹈等内容的总称。这些活动内容,都是一些最简单、实用性很强的活动,没有典型的技术项目。基本活动的教学,以目标的达成作为出发点和归宿,是增进学生身体健康,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最有活力的载体。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获得充分的运动和心理体验,感受活动的乐趣;学习各种基本活动的动作方法和简单的运动技能;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全面发展身体基本活动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步养成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以及良好的体育道德,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只有坚持“以学生为本”,从学习领域目标和学生实际出发,研究教材,选用教材,开掘教材的内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促使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并获得身的全面发展和个领域目标的达成。

  小学低年级学生模仿能力强。因此,在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活动起来,学会一些简单的动作与方法,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各种体育活动的技术和技能打下一定的基础。

  低年级学生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学生对教师枯燥乏味的讲解与练习会产生厌倦情绪,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求新、求变、求异的心理特点,多采用情境式、学导式、主动式、合作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多运用模仿性、游戏性的练习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活动的乐趣、身心的愉悦。

三、教学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使学生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主要是通过体育课的教学,使学生对体育课表现出学习兴趣。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

  2、运动技能目标: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简单的技术动作,如:拍球,滚动,劈叉等,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

  3、身体健康目标:通过广播操的教学,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通过走、跑、跳、投掷等游戏的教学,发展学生的体能;使学生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

  4、心理健康目标:通过游戏与基本动作的教学,使学生能适应陌生的环境,并能说出自己参加体育活动的情绪表现。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自己的情绪。

  5、社会适应目标: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和精神

四、教学策略

  1、正确把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进行教学。

  2、备好每一节课,营造一个宽松生动的课堂气氛,课前课后进行及时的反思。

  3、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情景导入、游戏导入、问题设置等方法,以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4、积极培养体育积极分子,尽量做到与学生玩在一起。在娱乐的同时学到知识,加强与集体的联系。

  5、加强课堂常规的教育和落实,以防伤害事故的发生。

  6、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在教学中,做到认真、仔细,个别对待,兼顾全局。

五、课程资源

  农村体育器材缺乏,可利用山区台阶多的特点,进行练习跳跃活动。还可以制作简易器材。如:用纸制成飞机练习掷沙包,用一张纸揉成团练习掷沙包。

教学工作计划 篇2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任教五年级四个班的科学。经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大部分学生平时在科学学习上态度较好,积极性较高。但是由于在家过于娇惯学生的动手实践能手较弱。少数学生对科学这门学科不够重视,导致科学意识淡薄,科学实验的操作不熟练。

  二、教材分析:

  本册是科学教材的第五册。全册教材包括了《白天和黑夜》主要使学生知道一天中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懂得一天中气温和影子与太阳的运动有关;能收集资料,了解人类对昼夜现象认识的历程等。《光与色彩》主要使学生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平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光是有颜色的;日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以及有关眼睛的构造及保健方面的知识。《电和磁》本单元主要使学生知道电是生产生活中常用的能源;认识完整的电路组成;会组装一个简单电路;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掌握安全用电的常识;认识磁

  铁的性质;知道电能产生磁性;会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

  了解电磁铁的应用等。《呼吸和血液循环》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呼吸器官、呼吸过程及常见呼吸疾病的产生和预防的初浅知识;

  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及保健,增强健康及保护的意识。《解释与建立模型》和5个单元,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三、教学目标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四、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教学措施:

  1、利用过程性评价和建立科学档案袋的方式,引导学生学好科学。

  2、教师提供材料和资料,提倡学生自带材料,引导学生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3、反思自己的教学,勤于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有什么意义等问题,并做好记录。

  4、钻研新标准和现有教材,充分利用现有教具、学具和各种教学资源,进行系统化的单元备课,提前做好教学准备。

  5、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6、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7、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8、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9、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10、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