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水节活动策划案模板

时间:2021-08-31

  篇一:泼水节祝福短信

泼水节的怀念

  一、提示课题,了解泼水节

  1. 交流课外阅读的感受同学们,课前我们已经读过不少写周总理的文章,现在我们来来谈谈读完这些故事后你

  的感受。

  这些文章都是表达普通百姓对周总理的怀念。还记得老师给你们过的《十里长街送总理》吗?这篇文章是全中国人民对周总理的怀念。板书:怀念课前,我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写的是?傣族人民对周总理的怀念。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板书。齐读课题师 你们了解泼水节吗?能不能用一两句话来介绍?谁来? 生1: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对于傣族来说有着深刻悠久的历史意义。师:说得非常好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新年。对于泼水节你们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来说

  说看!泼水节时人们还会干些什么呢? 生2:在泼水节这一天大家用水互相泼来泼去,祈求一帆风顺。师:泼水节的水泼到人身上有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呀? 生3:泼得人民幸福、健康!关于泼水节,课文是这样介绍的。出示第一小节 师: 在这段话中,有两个多音字特别容易读错,有一个字呢,你咬准了,那就是“盛满的盛”,它还有一个读音读什么呀?盛(shèng)盛开的盛。可这还有一个多音字“结”,这个字

  在这里应该读? 对,当它表示植物长出果实来时,就读结(jiē),明白了吗? 师:好,还有哪位同学愿意很感情的来读读这段文字,好,请你! 师:最美!最甜!最大!他在读的时候强调了三个“最”字,读的多好呀,能不能像他这样来读?好,一起来!

  师:这最美的花朵,最甜的果实和最大的幸福,都是因为。。。 板书:吉祥和幸福! 这里的祥和福表示与运气福祸有关.因此呀,它们都是示字旁,写的时候要格外注意不要出错了.师: 读着这些句子,老师真想置身于这样的泼水节。如果是我呀,我一定会把水泼到小朋友的身上,因为我要祝福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同学们如果你来到了泼水节,你会把水泼到谁的身上?那是为什么呢?你来说说—— 生1:我会把水泼到老人身上,祝福他们健康长寿! 师:真是一个孝顺的孩子。你来说说—— 生2:我把水泼到妈妈的身上,祝妈妈身体健康!师:嗯!你是妈妈的乖儿子,你说说看—— 生3:我要把水泼到老师的身上,他为我们付出了很多。师:说得真好!老师有你这样的学生是我最大的幸福!还有吗? 生4:我要把水泼到那些残疾人身上,愿他们能够健康起来!

  二、引入情境,感受喜庆氛围

  1.感受泼水节的美好氛围师: 同学们,人与人之间这份关爱或许就是最大的幸福。 在泼水节那一天呀,整个傣族到处都是一片欢乐的海洋, 引读:来到傣族人民的泼水节,你就能看到。。。。当水花和那红艳艳的凤凰花瓣一起飘落的时候,你就能听到。。。这笑声。。。

  二、初读文本,感知怀念之情师:真是让人意犹未尽。是呀,每年泼水节都是这样一幅情景。那么为什么1961的泼水节又是那么的令人怀念呢?师:你们一定知道原因,谁来告诉我?

  生:因为1961年难忘的那一场泼水节周恩来总理来过,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师:没错,因为那一年敬爱的周总理来到了傣族人民中间。周总理是我们新中国的第一任总理,他代表党中央、代表人民政府来到傣族人民中间,和他们一块过泼水节了,接下来

  老师请你们快速的默读课文,在书上划出描写周总理的句子。 (学生按要求自学,师巡回指导) 师:好,我们谁来交流一下?说的时候请你先说一说你找到的句子在第几小节。 师:好,你先说说看。

  生1:第四小节:突然,人群里一个魁伟的傣家人出现在阿果面前,欢笑着把一个银钵里的水向她迎面泼来。

  师:好的,非常好,还有吗?好,你来说说你找到的在第几小节。生2:我找到的在第八小节:总理想起来了,用银钵舀了满满一钵净水,欢笑着,拉开阿岩的衣襟,顺着脊梁浇了半钵,又把半钵从阿果头上轻轻浇下去。 师:还有补充的吗?你试试看。生3:我找到的是在第七自然段:总理笑着说:“我们是来过泼水节的。”他示意随行员把伞收起来,又笑着对阿果说:“你的保镖不错啊!” 师:好!同学们交流了三处描写总理的句子,这样三处全部找到的同学举手。 师:不错,我们有一大半同学都全部找出来,真会读书。来!自己看看这三文字,小声

  读一读。你有没有发现有一个词儿被反反复复用到。 师:说不出来没关系。(学生自学思考)

  师:有的同学已经找到了,来!谁来告诉大家? 生:笑。

  师:没错。来一起读一读。生:(齐读三处笑)欢笑着,又笑着,欢笑着。

  四、细读语言,感悟总理形象师: 我们先来看看描写总理第一次笑的,他是在第四小节。来!同学们先自己学一学,感受一下这个温暖场景。(生自读自学第4自然段)师:在这一小节中,作者称周总理是?作者说“一个魁伟的傣家人”,可是我们都知道我们敬爱的总理是汉族人,为什么作者会说是一个傣家人呢?你从哪里看出总理就把自己当作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傣家人呢?

  生:从文中这幅插图中周总理和蔼可亲的打扮成了傣家人的服饰。师:你真会读书,不仅关注到了文字,还关注了插图,图上总理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生:

  总理的面容特别和蔼可亲,他的头上披上傣家人泼水节用的毛巾。 师:傣家人特有的头巾,还穿着傣家人的服饰,你们发现了总理的衣着上可以看出他是傣家人,还有吗?看看这段文字,你人哪里觉得他就是一个地道的傣家人呢?来,这位女孩子。

  生:因为他不像总理一样很严谨,而是一个魁伟的傣家人出现在阿果面前,欢笑着把一个银体里的水向他迎面泼来。

  师:这找到的是描写总理的什么呀? 生:泼水的句子。师:也就是总理的动作行为,对的。是呀,从总理的行为和他的衣着上我们看出了总理就是把自己当作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傣家人,那么在这段文字里头,出现了哪几个角色? 生:阿果、总理、阿岩。

  师:对,三个角色。 老师要请三个同学分别读出有关的语句。(三个学生按要求分别读描写阿果、总理、阿岩的句子) 师:好的!谢谢你们!这是一个非常欢乐的场景,如果在朗读的时候我们读语句更加欢快一点会更好。咱们来合作吧!老师读描写总理的句子,我请男同学朗读描写阿岩的句子,

  女生阿果,行吗?

  师:欢快一些,仿佛眼前似乎出现了当时情景。 (师、男生、女生按上述角色分别读描写阿果、总理、阿岩的句子) 师:这么欢乐的一个情景,咱们能不能试着把它复述出来呢?你们睢!老师帮你们把它归纳成了主要人物和动作,你们能不能借助这样的支架,把这个场景复述一遍。 (生自学准备)

  师:(巡回指导)没关系,复述不一定完全依照原文,可以了吗? 师:一个朋友举手,两个??师:好,这样,我同时请三位同学,但是你只能看着这个支架好吗?好,来!(师点名三位学生合作)。我们听听他们三个人合作讲述这样一个欢乐场景。 生1:在翠绿的橡胶林旁,阿果一边欢快的追击着,一边将一盆水泼去。 生2:突然一个魁伟的傣家人欢笑着将钵子里的水向阿果泼去。生1:水花遮住了阿果的眼睛,阿果什么也看不见,就赶紧逃跑了。 生2:那人赶紧追赶来。生1:阿果赶紧逃跑。

  生3:阿岩猛地冲出来,把一大盆水,带着他俩的欢笑和祝福,向那个人泼去。 师:好的,谢谢这三位同学给我们讲述了这欢乐的场景,不过谭老师还想提高一点要求,哪个同学一个人来讲述。

  师:还是有同学敢于挑战的,好,那我就请你来。 生:(讲述)在翠绿的橡胶林旁边,阿果欢快的追击着,把一大盆水泼去。突然一个魁伟的傣家人出现在阿果面前,欢笑的把一大盆水向阿果泼去,阿果被水遮住了眼睛,什么也看不见了,就赶紧逃跑,那人使劲追赶,阿果使劲逃跑。阿岩猛地冲出来,把一大盆水向那傣家人泼去。

  师:真好!掌声送给他,他这么短的时间就能复述这么长的一段课文。 师:是呀,这么一个欢快的场景,难怪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笑得那么开心。总理的另外两次笑又有什么不一样的含义呢? 请两位同学分别来读,其他同学想一想总理为什么这么说又为什么这么做?

  师:好,请你读。

  生1:总理笑着说:“我们是来过泼水节的。”他示意随行人员把伞收起来,又笑着对阿

  果说:“你的保镖不错啊!”生2:总理想起来了,用银钵舀了满满一钵净水,欢笑着,拉开阿岩的衣襟,顺着脊梁浇了半钵,又把半钵从阿果头上轻轻浇下去。 师:同学们当得知眼前的就是敬爱的总理时候是不是有人紧张呀?谁呀?生:阿岩。

  师:你就是阿岩,为什么你会紧张?当你得知眼前就是总理的时候为什么会紧张? 生:因为我不知道是总理,还把一盆水向总理泼去,这是对总理有些不太尊重,不好思,

  所以就会有些紧张。

  师(笑):所以紧张的话都有些结巴。 师:没关系,总理呀可没这么想,总理笑着说(引)——

  生(齐):我们是来过泼水节的。 师:同学们“过”过的意思就是?你来说说。生:参加。

  师:总理为什么不说我们是来参加泼水节的?而是会说我们是来过泼水节的,这个“过”和“参加”感觉上有什么不一样呢?师(鼓励):没关系再琢磨琢磨。“我们是来过泼水节”“我们是来参加泼水节的”你来说说看——

  生:过字意思有点欢快,像自家人一样,总理特意专程跑过来和傣家人一起过泼水节 师:哦,“过”字好像是一家人。而“参加”呢? 生:参加显得十分严肃。

  生2:(补充)我觉得“参加”是消极的不是主观的。师:“过”字更加主动更加愿意来和傣族人民一块过节日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