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4)

时间:2021-08-31

说课稿 篇9

  一、教学资源分析。

  1、教材分析。

  《各种各样的岩石》是教科版科学课四年级(下)《岩石与矿物》单元第一课时内容。它属于“科学探究”的目标系列,本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多种方法探究常见岩石的特征,培养学生观察岩石、研究岩石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创新能力。本课在本单元是起始作用,为后面《岩石会改变模样吗》、《各种各样的矿物》等课时的探究活动作好充分的准备。

  本课以“石头展览会”活动为切入点,课前鼓励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收集各种各样的岩石。观察时指导学生综合运用多种观察器官研究“我的岩石”的特征。然后让学生自己选择一种标准给这些岩石分类。“观察岩石”目的在于让学生研究不同岩石的个性特征,“给岩石分类”目的在于让学生研究一些岩石的共性特征。与旧教材相比,本课能够很好地以探究为核心,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探究机会,尝试运用科学的探究方法,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过程,逐步形成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迎合了新课改的基本理念。

  2、学生分析各种各样的岩石。

  其实学生对岩石并不陌生,他们在生活中已经接触了各种岩石,但有时越是熟悉的事物学生越不容易产生关注,学生并不会花很多的时间去探究岩石更多的奥秘,这恰是我们教学有价值的地方。我们可以在“熟悉”两个字上做文章,课前让学生收集岩石材料,以便增加课堂岩石标本的数量。我期望通过本课教学后,当学生捡到一块岩石时,不会随便看过后就随手扔掉,而会运用各种观察方法对它进行研究。

  3、教学方式的分析。

  “各种各样的岩石”属于探究性观察,从教学进程来分析,对于四年级的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说,这种观察不适合大步子教学,四年级的学生从接触科学到现在,他们经历的观察活动比较多,虽然对探究性观察在三年级下册部分单元学生才有所涉及,但教学期望与实际效果有一定距离,为此,本课宜采用层层推进的方式设计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

  积极的探究欲,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而我们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设计理念。

  基于以上几方面的考虑,我对本堂课的设计理念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展开一系列观察活动,探究岩石各方面的特征,经历整个探究过程。在收集岩石标本过程中,学生容易将水泥块或砖瓦当作岩石而带到课堂上来。这就是我安排辨别岩石这一环节的原因。为了能够顺利完成整个探究活动,我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把它分为4个部分:辨别岩石——介绍岩石——观察岩石(讨论观察方法、观察、描述)——岩石分类。每个环节层层推进,有扶到放。主要通过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和常用工具对岩石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并对小组内各种不同岩石进行比较分析,建立起“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特征”的初步感性认识。

  另外,本课的观察材料也非常重要。事先我让学生自己准备各种岩石(教师不指导),自己也准备常见的岩石标本(凝灰岩、页岩、砂岩、花岗岩、大理岩、滑石)和非岩石(砖块、瓦片),以及一些简单的观察工具:放大镜、小刀(也可能钥匙和铁钉),观察记录纸等。

三、具体的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知道岩石是一种天然的物质;知道每块岩石都有各自己形状、颜色、组成颗粒及纹路等方面的特点;知道有些岩石可以根据一定的标准可以分成一类。

  (一)科学探究:

  1、学生能运用多种感官和简单工具进行岩石的观察活动;根据岩石的不同特征,提出多种岩石分类标准,用标准对岩石分类。

  2、通过一块岩石的观察活动,让学生经历“观察方法——观察结果”的过程,提高观察方法与技能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搜集、观察岩石的愉悦情感,激发学生进一步研究岩石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

  能用各种感官和简单工具观察岩石的各种特征,并选择一定的标准对各种岩石进行分类。

五、教学难点:

  能比较地准确描述岩石的颗粒结构和纹路特征。

说课稿 篇10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写法和掌握写人记事文章的情感。

  2、理解关键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3、感受文中真挚的师生情感,培养学生尊重老师、热爱老师的美好品德。

  教学重点:

  通过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描写,深入人物内心世界,揣摩人物的人格魅力。

  教学难点:

  品味写人记事文章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有人说:“老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人说:“老师像蜡烛,照亮了学生前进的道路。”有人说:“老师像梯子,载着学生攀登科学的高峰。”

  从幼儿园到初中,我们同学接触了不少老师。其中必然有一位是我们同学印象最深刻、最难忘的。那么魏巍笔下的老师是什么样的?让我们随着作者所写的回忆,一起去看看他的小学老师蔡芸芝先生吧。

  二、整体感悟 理清思路

  默读全文,你记得作者和蔡老师之间哪一件令人难忘的事?这些事在对象与详略上有区别吗?

  (引导学生概括事件: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蔡老师假装发怒;老师教我们跳舞;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老师教我们读诗;我们看老师写字——前五件事略写,写的是蔡老师与我们发生的事情。老师排除我和同学小纠纷;我梦里寻师——后两件事详写,写的是蔡老师与我之间发生的事,详写是为了表现我与他的感情。

  三、分析人物

  假如让你们小组给蔡老师颁发荣誉证书,你们会在荣誉证书上写什么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以“最 的老师”的光荣称号授予蔡老师,并说明授予这个称号的理由。

  预设:1、最温柔美丽的老师,从“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看出来。

  师:哪些词语看得出来不是真打?

  轻轻、笑、好像、石板边上。

  师:这里的“迎”换成“挡”好不好,请对比读读,看看有什么区别?(如果是我送你糖,是礼物,你会用迎,但这里落下来的是教鞭,学生为什么还要“迎”呢?表现了师生之间融洽和睦的感情。)

  2、最具教学特色的老师,从用唱歌的音调教我们读诗、学生效仿老师写字两件事看得出来。

  3、最爱学生的老师。如教鞭落下的细节。

  4、最慈爱、公平的老师。从她排除我和同学纠纷这件事看得出来。

  师:她是怎么排除纠纷的呢?

  批评了我的“反对派”,还写信劝慰我。

  师:她为什么要批评“反对派”?

  因为那些小“反对派”们在我耳边喊“哎呦呦……”

  师:请同学们齐读“哎呦呦……”这句话,听听看哪些词语会特别刺耳?

  “哎哟哟”、“回不来”、“炮子儿”等

  师:假如你是文中的“我”,你听了这句话会有什么感受?

  伤心、难过。

  师:所以,这时候蔡老师的援助,对我的安慰,支持,其作用有多大就可想而知了。

  四、品味情感

  五、 面对这么一位温柔慈祥、热爱学生、具有独特教学风格、慈爱公平的老师,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呢?让我们从文中找出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和词语。

  喜欢(第8段)、依恋(第10段)

  师:文中哪些行为具体体现了我对蔡老师的喜欢和依恋呢?

  梦中寻找老师的行为;放假前,我站在她身边,看她收拾东西的行为。

  师:我是怎么站她身边的呢?哪个词语最能体现我的依恋?

  默默地

  师:“默默”表示不出声,他心里是否也是默默无声的?他心里会怎样想呢?

  预设:蔡老师,我是多么舍不得你走……

  师:同学们再读一读这句话,体会作者对蔡老师依依惜别的深情。除了用细节描写表达感情外,文章里还有作者直抒胸臆的句子,请同学们找出来。

  “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

  师:这是一句反问句,我们把它改成陈述句,再来读一读。

  像这样的教师,我们都会喜欢她都会愿意和她亲近。

  师:哪一句更温柔更能够体现作者的情感?

  原句,体现了作者对蔡老师的依恋之情。

  师:那么,原句朗读时,我们怎么读出这份深情呢?抓住重音,“怎么会”。好,请同学们再来读一次。除了这句话,还有直接抒发作者情感的句子吗?

  “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师:这三个“多么”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调去读呢?

  渐渐富含感激之情的语调。

  师:“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这句话也直接点明了作者对蔡老师深深的思念之情。

  五、小结

  这篇文章记叙了作者儿童时代与老师之间发生的七件小事,同学们可不可以用抒情的语言表达自己对蔡老师的感情呢?最后,请同学们回顾自己上学以来,哪位老师给你的印象最深刻?用一两件事例,写写这位老师,注意用上我们这节课讲过的描写手法。不少于200字。下课。

【说课稿合集十篇】相关文章:

1.说课稿合集十篇

2.【精华】说课稿十篇

3.【热门】说课稿十篇

4.说课稿汇编十篇

5.精选说课稿十篇

6.【必备】说课稿十篇

7.【实用】说课稿十篇

8.【精选】说课稿十篇

9.说课稿汇总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