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实用】说课稿汇总6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6篇,欢迎大家分享。

说课稿 篇1

  首先,我对本框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是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的第一个框题。通过前面三个单元的学习,学生们初步了解了权利与义务的基本内涵,本单元重在树立学生公平意识,培养学生正义感,所以这一单元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的自然延伸和合理提升。同时又上本册书的落脚点,从本课内容上看,它解决什么是公平为什么要维护社会公平,为下一课怎么样维护公平奠定基础。

  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公平又是公民依法享受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的保障,本课内容对学生的发展也极为重要,我们要有意识地加强学生的品德修养,培养学生的公平感,努力引导学生做一个追求公平、维护正义的公民。

二、说学习目标

  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认识公平问题以及公平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关系。

  能力目标:对公平与不公平的现象能独立判断,能理解公平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公平,能在感性认识基础上,概括地表达和说明什么是公平。通过探究式的合作学习,使学生学会交流,培养学生乐于同他人合作的意识

  情感目标:努力培养合理真切的社会公平感和对待社会生活中不公平现象的理智感。

  增强积极维护社会公平的责任意识,做一个追求公平的现代人。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在于关于公平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使学生懂得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和个体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公平的相对性

  依据:

  学生上:初中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是:开始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思维还常常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对于社会上的种种不公,学生接触较多,但缺乏理性的思考和清醒的认识,这样,不利于学生树立公平意识。

  课标的具体要求:对应的内容标准是—— 理解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

四、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与方法:)

  1、导入新课:(2—3分钟)

  一、师徒反目为公平;

  理解公平的相对性是本课的难点,

  一是采用表演形式,创设情景,获取知识,在师徒唇枪舌战中,撞击出思想的火花,深刻体会不同身份地位的人对公平的理解是不同的,小品表演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深刻体会到公平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唐僧师徒一行到达西天后,如来准备论功行赏。

  问题:1、你认为如来怎样行赏才公平?

  在这个问题的回答中,可以让学生分别从唐僧师徒四人或唐朝皇帝或唐朝百姓或现代社会旁观者等多角度来回答,从而得出的结论是,从而推广到不同社会、不同阶层的人对公平的理解都是不同的。

  二、通过角色互换,假如你是如来,你打算怎样论功行赏?为什么这样行赏?站在如来的角度,在自主探究怎么行赏的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把师徒的付出的艰辛与所得的收获结合在一起,从而认识到公平是相对的。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形成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学会了学习,并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七嘴八舌话公平

  请你用一句简单的话概括你认为什么是公平?采用分组讨论法:针对什么是公平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并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如做好笔录,汇总小组成员意见,组织发言等,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在讨论的过程中,主要是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老师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指导,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在这一环节中,老帅要做的重点是点拨,争对学生结论的错误及时纠正,对一些富有创新的结论,进行鼓励,表扬,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课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并久而久之,培养学生规范文字表达的能力。

  三、社会稳定需公平

  这是本课的重点。

  1、说说发生在你身边的公平或不公平的事(一是加强对不公平的情感体验,以及这种情绪的影响,如影响家庭和睦、同学团结、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学生对公平重要性的认识。

  通过案例分析法,分析书中《推销员跳槽》一例,设置三个关口:(1)最初员工为什么想跳槽?(分配方式不当,多干不多拿)

  (2)公司已经制定了比较公平的分配制度,员工为什么还提出辞职?什么会乱了套?

  (3)要是你是公司领导人,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由学生身边的事情拓展到公司的前景,再到社会的发展,由具体到抽象,从而水到渠成地“亮”出公平对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性,这里我在重视教材中的疑问的同时,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深刻理解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需要公平。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发展,每位同学也都是社会的一员,那么为了构建公平和谐的社会,你能做什么呢?(联系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从我做起,尽我所能,在学习生活中做好自己应做的事,增强积极维护公平的意识,做一个追求公平正义的现代人。思想品德课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做人的教育,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认同了建设公平社会自己也有责任,从而达到知与行的统一,这既是本节课的落脚点,又为下节课学习如何维护公正做了铺垫。

  布置作业。

  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进行了分层训练,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课堂作业:

【我为什么要这样上课】

  一、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知识的跨度、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教材内容有增有减。

  二、教学策略的选用

  (一)运用了模拟活动,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关于“公平”学生接触较多,对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但是缺乏对这种体验的深入思考。因此在进一步强化这种体验的过程中进行了思考和认知,使知识从学生的生活体验中来,从学生的思考探究中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现有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也有助于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交融。

  (二)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并形成新的知识

  我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运用案例等形式创设情境呈现问题,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主动构建知识。

  在引导学生思考、体验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逐步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做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表达、动手、协作等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力求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目标。

  也正是由于这些认识来自于学生自身的体验,因此学生不仅“懂”了,而且“信”了。从内心上认同这些观点,进而能够主动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去,有助于实现知、行、信的统一。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