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实用】说课稿汇总7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说明:

  《所见》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二册第13课。它是一首充满儿童生活气息的五言绝句,写夏天中午所见到的情景。诗的语言清新流畅,明白如话,通过动静结合的描写,把一个活泼机灵、天真可爱的牧童刻画得栩栩如生,“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一句,写牧童悠然自得地骑在黄牛背上,他唱着牧歌,嘹亮的歌声在树林中回荡。“骑黄牛”表现了牧童悠闲自在的神态。勾画出了一幅色彩鲜明的“牧童行歌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一句,写牧童行走间,忽然想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了唱歌,一声不响地站在树下,盯住鸣蝉。“意欲捕鸣蝉”不是写诗人所见,而是诗人对牧童的机灵敏捷的动作、神态变化。这句诗抓住牧童刹那间心理发展和动作变化这一细节,生动形象地勾画出一幅“牧童捕蝉图”。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认识“所、牧、捕、蝉、闭、立、樾”等生字,会写“童、闭、立、黄”等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②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合作、表演等方法读懂诗句的意思。反复诵读的过程中感受牧童的机灵活泼,天真可爱。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真切喜欢这首诗,愿意主动诵读,激发向往大自然,并有在大自然中发现更多秘密的愿望。

  3、教学重、难点:

  重点:①识字、写字教学;②会背诵课文。

  难点:感受牧童活泼、好奇的特征。

  4、教学准备:音乐、图片、课件等

  二、学情分析:

  古诗短小浅显、琅琅上口,大多数学生在入学前已会背诵。这首诗小学生应该喜欢,因为它生活气息浓郁,形象生动,语言充满机趣,且这些夏天里的故事、景致也是很多儿童所能经历,感受的,但由于它是古诗文,

  意蕴较为丰满,学生不易读懂。因此,教师应巧妙地利用各种可能的手段加以引导。另外,诗中出现的一些字,如“樾”、“意欲”等词理解难度较大,教师可作引导解释。

  三、教法、学法

  1、反复诵读法

  经过千百年来大浪淘沙流传下来的古代诗歌都积淀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它可以通过反复诵读来感知、理解和体味。通过诵读来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与诗人同欢同喜,感受诗歌的意蕴,使诗人的情感自然地辐射到诵读者的情感之中,换言之,诵读者的情感自觉地融入古诗的意境中。这种自觉替代的情感反过来会进一步作用于诵读过程之中,诵读者脑海里呈现的画面,事物也会强化对诗人情感的理解和感悟。

  2、情境教学法

  古诗的教学易使学生学得枯燥无味,也很难让学生在情感上与诗人产生共鸣。教学时,我分别采用观察图片、聆听音乐、动作表演、语言渲染等多种方法来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儿童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让学生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地学古诗。

  3、合作学习法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造一种师生、生生平等的和谐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互相帮助,互相启发,充分发挥学生间的互补作用,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四、设计理念

  在学习内容上构建三个维度:即教材规定的内容;教师选择的学习内容;学生自行选择的学习内容。三个维度之间在课上以教材内容学习为主,另两项内容作为延续。在学习方法上注重合作学习,留出充分的时间,留出充分的空间,通过学生多角度的相互作用走进对文本的理解,以及情感的体验。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继续阅读的欲望,也许是语文教学中教师最重要的任务,设置情境,促成互动,合理评价,在教师有效地参与下理解诗意,体会诗情,从而使学生产生对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学关照学生的年龄特点

  和学习基础,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使每一堂课都成为学生学习祖国语言这壮丽诗篇中的最生动的诗行。

  五、教学过程预设

  (一)、一读感知:

  1、揭示课题。古代一位大诗人非常喜爱农村的生活,一天他来到一片小树林,被眼前的景色吸引住了,于是就把自己所看到的写成了一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所见》。

  ●以讲故事的形式揭题,而且用用设置悬念的形式了解作者,有意识告诉学生预习是一种好习惯,有不认识的字要主动想办法识记。 出示课文插图:

  2、《所见》这首诗,写的就是诗人所看到的图上的景物。让我们也来看看图,你能用几句话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吗?

  3、教师范读,学生说出袁枚看到了什么。

  ●这一环节引领学生走进诗中描绘的情境中,为解诗意、体诗情设下伏笔;借助拼音、读通、读熟诗歌。

  4、运用多种方法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二)、二读感悟

  1、自由读诗,结合学生读诗的情况,教给学生如何读出诗的节奏,如何做到既要停顿又要连贯。

  2、多种形式反复练读。

  ●让学生在读中感悟

  (三)、三读想象

  1、学生先看画面,然后在《快乐的小牧童》悠扬的音乐声中,老师语言描述,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一个小牧童,感受牧童的快乐悠闲。

  2、指导学生配合表情用快乐的语气读好前两行。

  3、关掉音乐,问学生小牧童怎么不唱了?让学生弄清下两行诗意。

  4、安排捉蝉环节,让学生遇事动脑筋想出解决办法。

  ●体会诗情,对一年级的儿童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老师的言语描绘也好,动作表演也好,无不是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诠释、演绎动人的

  诗境,同时,兴趣也在这里涌动。

  (四)、四读成诵

  1、根据画面背诵这首诗(愿意背的齐背随着音乐)。

  2、向好伙伴背诵这首诗(可加上动作)。

  (五)、写字指导

  1、让学生自己说出书写要点

  2、学生练习

  六、拓展延伸

  推荐古诗:《小儿垂钓》、《池上》、《四时田园杂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