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报告(2)

时间:2021-08-31

社会实践报告 篇2

  畸形的事物缺乏美感,没有美感的事物给人的是一种莫名的难受和急噪,甚至令人厌恶,这不是人为的感受,而是生命结构本能的一种反应和排斥,就象是生理对某些物质的过敏反应。

  没有感恩之心的人的生命结构是畸形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对有些人产生反感和厌恶的原因。

  生命是有灵性的一种反物质结构,这个结构可以是畸形的,也可以是对称完美的,越是具有对称完美结构的生命越生活在生命的高层空间,越是畸形结构的生命越处在生命的低层空间。

  家畜和野生动物的生命结构比不上人的生命结构完美,所以它们只能生存在动物层面上,而具备了完美人性标准的人或仙人由于其生命结构优越于普通凡俗人的生命结构,所以他们生活在千年界,万年界等高层生命空间。这就象气体依据各自的分子结构分别处在大气层中的对流层、同温层、中间层、电离层、外逸层一样。

  人生的终极目标是向生命的高层空间演化发展,这种演化我们可称为生命的升华,所谓升华生命,就是让自己生命的反物质结构向至美过度。如何过度?答:感恩。

  感什么恩?首先是感谢真主——佛祖耶和华上帝对我们的恩典,因为是上帝赋予了我们明亮的眼睛,使我们能饱览宇宙星空、江河大地、花草树木的千姿百态,是上帝给予我们耳朵,使我们能尽情欣赏大自然美妙的旋律,是上帝赐予我们男女情爱,使我们能快乐地享受男女交流时的那种心旷神怡,如醉如痴的身心愉悦,是上帝设计创造了廉价而又珍贵无比的弥漫空间的空气和纯净的江河水源,使我们能够轻松自如地生存繁衍,我们受阳光沐浴,雨露滋润,怎能不对上帝感恩。

  其次当感谢基督耶稣的恩德,他来人间以自己宝贵的生命为我们赎罪,给我们苦难的人生带来了希望。接着当感谢释迦牟尼、、老子的恩惠,他们的智慧化解了我们内心的忧愁,升华了我们的人性,维护了我们做人的尊严,给予了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

  接下来我们当感谢父母的恩情,使父母的心血哺育我们成人,父母的养育之恩青山载不动,时空移不走。

  当然我们还要感谢自己的子女给我们带来的人生欢乐,感谢亲朋好友和远亲近邻在我们

  艰难困苦之时给予的鼓励、安慰和帮助,感谢师长的辛勤栽培,感谢志士、义士在紧要关头的“拔刀襄助”,感谢同事同学陌生人的真诚赞美或配合,感谢。。。

  真正的幸福属于感恩者,真正的光明属于感恩者,美好的未来属于感恩者,不懂感恩者心中无爱,不懂感恩者从不忏悔,不懂感恩者缺少人性,不懂感恩者只有一头栽在权钱名的罪恶泥坑,不懂感恩者永远没有机会去往生命的高层空间。

  天天感恩,我们就可以沐浴在上帝的灵光中,我们生命的反物质结构就可以不断向完美演化,最终成就先人的品质。

  同志们,学会感恩吧,狗都知道摇尾巴感恩,难道我们连狗都不如。

社会实践报告 篇3

  一次偶然的机会得知爱心之家支教团招聘暑期志愿者赴贵州义务支教,综合考虑自身条件,我觉得自己有信心,有意向,有能力做好这份工作,特此以满腔热情报名参加了这一活动。在贵州省黔西县重新镇荆州村唢呐嘎小学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支教活动。虽然我的好多同学都借此机会出去打工挣钱了,而我是远赴山区花钱,但我仍会无比骄傲向地大家讲述这件事情。这一路上经历的好多事情,让我学到好多东西,使我对这个社会有了更清醒的认识,也让我知道了自己存在的价值,更使我坚定了服务社会的信念。

  20xx年xx月x日我们来自南阳师院各个院系的六名志愿者乘火车从南阳出发驶向武汉,准备参加在那里举行的全国赴贵州义务支教志愿者交流会。在交流会上,我认识了其他来自全国各地的二十多名志愿者,刚开始时,虽然大家都穿着同样的带有爱心之家标志的黄色t恤,红帽子和工作牌,但因为各自口音的不同使相互之间的交流有些许困难,感觉有些生疏陌生,但后来看到那些孩子们的照片和之前的志愿者所录制的视频,听到红板小学的瞿老师说的“我们很需要你们”,想着日后的朝夕相伴,突然觉得大家好亲切。因为这一伟大

  而神圣的爱心行动,天南海北,我们聚在一起,亲如一家。后来的种种经历和磨难使我们愈加团结,情同手足。在与他们的交往中,我明白了真诚宽容的重要性。大家来自全国各地,都携带有自己家乡的风俗与饮食习惯,而不仅仅是语言,如果不能很好的关注并包容他人的这些习惯,大家是很难相处的,甚至基本的生存都将是一大难题,更何谈支教呢。

  xx月xx号下午到达贵阳,接着在贵阳进行了两天的卖义报活动,报纸由当地的两家报社提供,所得的钱全买成文具带给支教学校的孩子们。那两天的卖报活动磨出了自信乐观开朗并且宽容的我,也使我有机会看到繁华的大都市背后市民们之间巨大的贫富差距。第一天早晨我被安排在火车站附近卖报,那里有很多穿着破烂的小孩和老人也在卖报。开始觉得自己好似在跟他们“抢生意”。原本害羞的我就更不好意思开口叫卖了,但是山那边孩子们的文具还要看这些报纸的销量呢。后来走进一条热闹而繁华的小街沿街叫卖。那两天的卖报,使我坚信世上还是好人多:有好多人,原本并不需要那两种报纸,或者已经在别处卖过,了解了我们的行动,硬是要再买一份,或不止一份。那天早上,有一位从乡下来赶早市的大伯,他说自己不认的字,却还是买了一份报;还有一位叔叔,买了一份都市报(每份五毛钱),却给了两元钱,之后刚走过去几步,又转过身来把我们叫住,硬塞给我们十块钱。类似的事情很多,不过也有极少数的人,你跟着他,磨破嘴皮地跟他解释,他只一个劲的摇头或说”不要“,这时我会很气愤,真想骂他,但还是忍了。

  x月13号早上卖完报纸,中午我们就驱车赶往支教地重新镇和中建乡。在重新镇荆州村高家寨路口我们四个(后来又来了一名志愿者,她孤身一人从武汉赶来,真的很令人敬佩)下车,背着行囊徒步走向传说中的唢呐嘎小学,开始我们为期一个多月的支教生活。

  贵州省黔西县重新镇唢呐嘎小学位于重新镇最边远的荆州村四组(大石板),东北毗邻金沙县安络乡,西南毗邻大方县黄泥塘。全村共有52x户人家,总人口165x人,贫困程度在全镇甚至全县都处于前列。

  在崇山峻岭中三条小路交汇处的一小片平地上,唢呐嘎小学与村办公室连在一起,有办公室一间,教室四间。现有师生200余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x0%,却只有三个复式班。学校有正式教师四人,(有两人即将退休),代课教师两人(均初中文化)。学校操场只有半打个篮球场那么大,两个残破的乒乓球台,一个摇摇欲坠的篮球架和两根生锈的双杠就是这里所有的体育器材。学校没有宿舍,有一半的学生离学校较远,天还没亮就从家开始走,到学校时已经是开始上早读课的时间了。有好多学生中午也不回家吃饭,一天就只吃一顿饭。孩子们很懂事,下午放学后总是先去山上打猪草或帮家里做家务,然后写作业,很晚才睡觉。这里教学条件在全镇可说是最落后,但因为有这群勤奋好学的好孩子,唢呐嘎小学今年在全镇的期末考试中各科成绩均在前五名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