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盘门三景导游词(2)

时间:2021-08-31

  请大家看塔东南旁的御制瑞光塔赞碑,是明太祖高皇帝的御赞:大智力人,性定心方,稳首陵穹,脊骨纯钢,瞑目而逝,馀灰塔藏,信有之乎,灵明长存午夜放光。寓哲理和神奇的传说结合起来,如诗如画地展现在你们眼前。赞文是明代大学士苏州人文震孟敬书(文徵明曾孙),碑通高457厘米,宽190厘米,是苏州名胜古迹中最大的一块御赞碑。碑帽与碑身两侧精雕九条龙,九是阳之极数,表示至高无上,只有御碑才可以这种装饰。    塔的东北方是“助役白牛”石雕,这是盘门景区三大件石雕之一。

  “白牛”比真牛大一倍,用整块重逾30余吨的金山花岗石,由四位金山巧匠化了三个月雕凿而成。看,白牛低沉着头,四腿发力,身体前倾,让人感受到白牛力拔山河之感,鞠躬尽瘁之意。传说宋淳熙十三年(1186年)高僧法林禅师重建瑞光塔,有头白色的神牛前来加入修塔队伍,帮助修塔工匠运驮货物,不辞劳累,日夜干到塔修好,白牛终因劳累过度而死于塔旁。为敬仰“白牛”的精神,苏州市税务局助资,由金山石英钟雕塑艺术公司制作了这头“白牛”。看到这神形皆备,灵气活现的白牛,我们能不为能工巧匠的技艺而惊叹吗?    现在,请你们随我前往四瑞堂。四瑞堂的堂名源于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高僧宗本在瑞光禅院开法讲经,听经徒众五百人之盛,讲的经文出神入化,出现塔放瑞光,法鼓自鸣,白龟听禅,枯竹爆青之“四瑞”。也就是法堂上的法鼓自动发出雷鸣般的声音,前池中的一只千年长寿的白龟也爬到假山上来听经,堂前枯萎的竹子既卒又青,生生地爆出合欢苗,塔体瑞光四射,从天空中像雨雪一样飘下洁白的花片。听经的徒众看到四瑞盛况,欢声雷动,都说:“今日古塔出现四件吉祥之事,真是祥瑞之事”。神奇的传说被神宗帝知道了,于是下诏将宗本调到京城为相国寺第一祖,并诏赐《圆照禅师》。另一位高僧宏道专门撰写了瑞光寺四瑞堂旧址,清咸丰址年(1860年)僧圆净创七佛阁于四瑞堂旧址,清咸丰十年(1860年)阁遭兵毁。    现在你们看到的四瑞堂,是宋式单檐歇山顶四面厅,面宽13.1米,进深8.09米,回廊宽2米,建筑面积为206.8平方米。主体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为继承宋代传统建筑风格,屋架为全木结构,这给施工增加很大难度,常熟古建公司采用先放样再施工和预埋铁构件等措施,确保了建筑形式庄重古朴,造型轮廓优美。堂中摆放的大型红木落地屏,宽4.4米,屏高2.8米,屏芯用十块花梨木板拼雕而成,芯宽344米,芯高1.44米,框座用红木制作,由苏州红木雕刻厂承制。由于使用阴纹雕刻,石绿填色,地屏古雅质朴,形制相称,是一件工艺品,屏正面是沈炳春画的《盘门胜景图》,背面是瓦翁书徐崧五言诗:“闻道云居去,良辰此会难。灯光开古塔,幡影动空坛。叶落乌啼若,霜清雁度寒。庐山一片月,还向瑞光看”。“塔宇凌宵汉,阶庭绝点埃。昔年云共卧,今日雨同来。瑞竹生犹翠,灵龟听莫猜。话深当薄暮,分手踏苍苔”。两首诗语言洗炼,形象生动,暗喻四瑞,更臻精妙。其意境幽美,富有特色的艺术境界,反映诗人热爱大自然的飘逸情趣,读来余味无究,使人连想到四瑞堂名。

  出四瑞堂为二层高平台,上层为翠竹讲经台,上有当年圆照禅师讲经堂的莲花饰坐台,从四瑞堂露台平眺,北望平岗小坡与双亭廊桥贴临水面,山水相袭,山谷涧水,拍岸激浪,微风吹拂,夕阳在山,下映于水,波光荡漾。东望瑞光古塔,南望盘门古城楼,西望隔池相对的丽景楼,四面赏景,移步换景,从而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古堂新貌,迎着改革浪潮为古城增添神采。移步到第一层高台为白龟听禅,请你们看汉白玉白龟。据史书记载:盘门城内瑞光塔西侧古有白龟池,相传在宋元丰二年(1079年),圆照法师在瑞光禅院开堂说法,法堂前白龟池中的白龟被法师讲经的禅理打动,爬出池面到庭院专注会神听高僧讲经,并能神会其中的玄理,于是白龟成了灵龟。由盘门旅游开发公司建设的盘门景区中,重新开挖了灵龟池,并在池畔建“白龟听禅台”,台上汉白玉巨龟是金山石雕艺术公司的能工巧匠用整块重约三吨房山汉白玉精雕而成。白龟伸长着脖子,微侧着头睁大眼睛认真听经,神态逼真。它长2.70米,宽1.3米,高1.10米。白龟背甲由13块六角状的龟片组成。据说灵龟池畔原有巨型石龟,抗战期间被侵华日军私运出去,至今没有下落。

  四瑞堂的南北两侧是钟楼与鼓楼,晨钟暮鼓乃是古时一种计时方式。四角单檐歇山顶钟楼中悬挂着世纪唐钟,显得十分庄重。钟为唐式铜钟,在世纪之交铸造,故名“世纪唐钟”。钟体表面铸有著名学钱仲联教授撰,著名书法家谭以文书的“瑞光禅院铜钟铭”,铭文456字。钟口直径2.1米,象征跨入21世纪;钟重九吨,与苏州历史上最大的承天寺巨钟相同,是苏州目前(除寒山寺以外的)最大的铜钟。苏州市人民银行专拨白银4500克铸入铜钟,使钟声洪亮,撞击后余音绕梁悠长。大钟由北京大钟博物馆研究所运用高科技设计、检测和质量监控,由我国专门铸造大钟的鞠湖造船厂铸造。为重现法鼓自鸣的历史景观,四瑞堂北侧建筑了鼓楼,内置鼓体直径2.1米的大鼓,意喻鼓声响起之时,共求世纪平安。大鼓由苏州民族乐器厂制造。我们看到在水池一角有一灵龟渚,形状象水中若隐若现的龟,据说当年白龟池中有不少白龟,有时爬出水面歇息,其中有只白龟在听禅后成为灵龟,所以将白龟休息的小岛称为灵龟渚。在灵龟渚有一口唐井,是在1984年4月13日工程建筑挖土时发现的,直径80厘米,用砖块拼砌成九角形,井口距地表50cm。当时文物部门组织考古发掘时,离井8m处,距地表20cm,还发现唐罐一件,内装满300余枚开元通宝。    苏州自兴盛水井以来,巷有巷井,户有户井,真可谓“天上满天星,地上满地井”的自然人文景观。刚才我们经过了唐井、灵龟渚,现在看到的是双亭廊桥。苏州园林,构筑精工,亭、廊、桥是三种不同功能的建筑形式。亭是供人立足观景的开敞建筑,为园景的重要点缀又是灵活性的建筑,书圣王羲之在《兰亭序》中写道:“仰视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可见古人在亭中通过对自然界山水意境的感受抒发情感,显示亭所独具的审美功能。廊在园林中是联系建筑物的脉络,又常是风景的导游线,可随形而设。廊按形式分有直廊、曲廊、波形廊、复廊等;按位置分有沿墙走廊、空廊、回廊、楼廊、爬山廊、水廊等。将廊与亭联结为双亭廊桥翼然水上,将被水分隔的两座土山有机地联系成统一的整体。廊桥是水上游廊,人在廊桥中,下面是桥上盖顶,既赏雨景,又免受淋湿,外观内赏颇为有趣。微风吹拂,水波荡漾,桥影若飞虹。当你漫步于廊桥,东望瑞光古塔,南望盘门古城楼,西望丽景楼,北望五星级吴宫喜来登大酒店八角形大堂。四面有景,给人强烈的感染力。苏州拙政园的小飞虹也是典型的廊桥之一。过了双亭廊桥可以盘沿山路上山到听枫拜月亭,山下一片红枫,秋风飒飒,皓月当空,诗情画意由然生起,从山路往上,迎面是背山临水“涛隐翠野”,这是苏州古城街坊改造的保留建筑,建于清末,由文管会移建至此,在内小憩片刻,隐隐传来山旁小溪的波涛声,满目绿树草坪,给人以清新的感觉。在朝南的露台上驻足观赏,夏日凉风习习冬日阳光融融,春秋之季更为宜人,观灵龟池内水中倒影,情趣别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