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三师型教师的素质结构及其培养模式论文

时间:2021-08-31

关于职业院校三师型教师的素质结构及其培养模式论文

  论文摘要:职业院校“三师型”教师具体内涵是什么,“三师型”教师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素质结构,职业院校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培养模式对“三师型”教师进行培养和建设,这些都将是职业院校“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所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从“三师型”教师的基本内涵出发,对“三师型”教师的素质结构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对“三师型”教师的培养模式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论文关键词:“三师型”教师;素质结构;培养模式;建设

一、“三师型”教师概念的提出背景与内涵

  (一)“三师型”教师概念的提出背景

  职业教育主要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在我国的社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它强调以能力为本位,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质是培养学生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位一体的素质结构。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正处于从规模扩张到注重内涵建设的转折期,这一转折意味着对职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职业教育质的提高的保证是拥有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由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历史较短,职业教育理论较为薄弱,在职校教师培养及队伍建设方面缺乏成熟的理论与经验指导。职校教师的培养及队伍建设是参照普通教育师资培养及队伍建设来开展的。“三师型”职校教师的出现,可以改变目前职业学校中专业知识由专业教师来任教,实践操作技能课程由实验教师来指导,职业指导课程由学工处或各系分管学生工作的人员来承担的现状,做到教学、实践、就业指导三位一体,实现1>1+1+1的效果,突出“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发展指导、就业心理测试、人才测评、个性化创业”的一体化、专业化、课堂化、全程化。

  (二)“三师型”教师的内涵

  “三师型”教师是指既能传授理论知识,又能指导专业实践,还能帮助学生进行就业、创业指导的教师。“三师型”教师能够了解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要及能力要求,并能将行业和职业需要的知识、能力和态度融合于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就业、创业架起桥梁,开出直通车。本文认为“三师型”教师队伍是指具有理论和实践教学的能力、具有专业技师能力以及职业指导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三师型”教师作为一个较新的概念目前还没有比较明确的定义,对职教师资严格按照“三师型”教师来要求的,除了强调具有教师和专业技师(如律师、会计师、医师等)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以及职业指导能力外,尤其强调真正的“三师型”教师不是教师和工程师以及就业指导师这三者的线性叠加,而是作为教师的教学实践,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的生产实践以及就业指导能力的三维一体化的具体统一。在这个三维实践中以完成教学与培养学生的任务为切入点,相互渗透,开发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为学生以后的职业选择提供良好的服务指明方向。因此说,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以及良好的职业指导能力将是“三师型”教师队伍具体内涵不可缺少的三个方面。

二、“三师型”教师素质结构分析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办学特色及教学层次的定位决定了职业院校“三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独特性。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既必须符合我们社会主义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这一总的目标,又必须有自己独特的规格。其培养目标是造就“为生产一线和工作现场服务的承担将设计、规划等转化为现实产品或其它具体作用的高级技术型、应用型人才”,并将他们合理科学地引导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从而发挥他们最大的能量。培养人才的关键是师资队伍,有什么样的师资队伍,就能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要真正保证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主体是教师,职业院校能否培养出大批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关键在于是否有一支合格的教师队伍。职业院校的教师,尤其是“三师型”教师应具有以下的素质结构:

  (一)有较高的政治思想水平,端正的I作态度

  十年育树,百年育人。教师的工作既光荣又艰巨,要求教师必须有端正的工作态度,有春蚕和蜡烛般的精神。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传授知识,另一方面还要用自己的好思想、好作风为学生树立榜样。教师必须自觉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思想理论和道德修养,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树立为教育事业奋斗终生的志向。一个合格“三师型”教师要用高尚的品德影响和教育学生,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处处严以律己,为人师表,全身心投入到教育实践,确保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动手能力及科研能力

  职业院校要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绝不是普通的熟练操作工,他们应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所从事的技术工作应是在一定理论知识指导下进行的,具有较高的层次。职业院校必须加强教学带动实习,实训促进教学,才能在知识上不断更新,不断发展,才能适应社会发展,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这就要求“三师型”教师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的同时,必须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做到实训教学和科研并进,才能保证培养出的学生具有扎实理论基础的同时,具备较强的应用性。

  (三)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按规律施教

  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作为基层管理应用人员,他们还必须要有卓越的组织才能,这些都需要在学校学习中培养锻炼。这就要求“三师型”教师必须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教书育人能力,同时也要掌握职业教育办学特点,严格按照教学规律施教,在教学形式上实现多样化,在教学艺术和技巧上有一定的创新,以保证教学方向的正确性。

  (四)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了解企业及行业发展前景

  职业教育针对性强,专门为某一行业培养应用型人才,职业院校学生将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主,以搞好科技服务,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和社会经济效益为己任。因此,“三师型”教师要深入到地方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和实践锻炼,努力提高自己的实践经验和具体技术,才能满足教学要求,只有了解本专业及行业发展前景,才能按社会的需求培养出把握社会脉博的有用人才,更好地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

  (五)具有良好的职业指导能力。能够结合学生的特点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和选择

  “三师型”教师应该能够投身并引领学生进入职业领域,应该让他们能够熟悉该行业的规律和原则,让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了解行业的发展规律以及趋势。“三师型”教师应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业、职业道德及职业素养:“三师型”教师还必须能将行业、职业知识、能力和态度融合于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市场调查、市场分析、行业分析、职业岗位群分析,调整和改进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手段:“三师型”教师还需要有社会交往和组织协调能力。总之。“三师型”教师既能从事教书育人的教学活动,又能从事行业、职业实践活动,并能将行业和职业的知识融合于教育教学过程中,同时,能够了解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及能力要求,为学生就业、创业架起桥梁,开出直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