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之关系的理论探索论文(2)

时间:2021-08-31

  四、“统一论”:“心理—道德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形态

  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之间互相交叉,渗透融合,彼此衔接,从而实现教育系统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是“整合论”的精神内核。实质上,“整合论”注重的是结合的可行和整合的效果,这种整合只是形式上的整合。对此,“统一论”者强调将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真正地融为一体,进而提出了“心理—道德教育”的概念。“‘心理—道德教育’不是心育与德育的机械相加、简单混合,而是心理教育与道德教育融为一体的教育,是根据两者的内在联系,相互融合,达到心理教育与道德教育一体化的境界。”[8]“心理—道德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形态和教育模式,服务人生幸福是其终极目标。总而言之,“统一论”坚持“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心育德,以德育心,即心育与德育融为一体的教育形态”[9]。“心理—道德教育”的提出也有着充分的实践和理论依据。

  “统一论”是在中小学校教育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心理—道德教育”概念的提出者班华先生,通过长期观察中小学心理教育教学活动,了解到众多教师在心理课教学实践中总是不自觉地、自然地介入德育内容,发现了心理课和道德课的共通性,并且证实了心育与德育融为一体的课题假设。随后,1999年出版的《心理与道德教育读本》,是他对“心理—道德教育”的进一步探索。实践出真知,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的“统一论”是在实践的肥沃土壤中萌芽、开花和结果的。另一方面,“心理—道德教育”也是基于心理与道德关系的理论、教育与心理的关系理论、教育构成的理论以及人的学习与修养理论的建构,通过演绎而获得的,同时也是从自发走向自觉的过程。譬如,“统一论”者认为,学生的完全之人教育如王国维所言,“教育之事,亦分为三部,知育、德育(即意志)、美育(即情育)是也。然人心之知情意三者,非各自独立,而互相交错者[10]”,心育在此就包括了德育、智育和美育。

  由此可见,“心理—道德教育”实际上是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融为一体的教育。事实上,“统一论”者在很多时候都倾向于认为“心理—道德教育”更多是一种心理教育形态,而这种形态有助于提升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五、道德教育—心理教育:追求张力中的平衡和融合

  上述对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之关系的理论探索中,“分割论”最为片面。随着现代学校教育的发展,心理教育介入道德教育和道德教育支援心理教育日趋明显,显然,“分割论”已经失去了现实的可能性。“互补论”强调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的功能性相济,“整合论”强化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而“统一论”试图突破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的机械性整合,主张心育和德育融为一体的新形态,但“心理—道德教育”偏向心理教育。可见,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之关系不是单一的“论争派别”思想可以决定的,而应在多重张力中寻求平衡和融合,确立整体性的“道德教育—心理教育”观。

  首先,人是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的共同出发点。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实践活动,人是教育的出发点。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必定指向人的健康、稳定和幸福成长。无论中小学心理教育以何种形式、何种方法介入道德教育,还是学校道德教育何种原则、何种途径介入心理教育,由此所形成的“道德教育—心理教育”形态必须将人设定为一切理论预设和实践行为的出发点,即“学生”才是“道德教育—心理教育”的首要关怀对象。

  其次,注重“道德教育—心理教育”相互介入的成效。尤其是当今中小学心理教育介入道德教育,不应一味追求教育模式之创新,体现学校教学改革之成果,而要注意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之间互补、整合甚至统一的适切性。众所周知,学校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的单元课时相对不少,虽然心理教育介入道德教育是可行的,但不是所有的知识内容都可以拼凑在一起,达到预期的成效和目的。

  再次,给予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平等地位。对学生而言,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都是非常重要的,不能说心理教育比道德教育的地位高,或者道德教育优先于心理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的真正融合不是以心育为重点,也不是以德育为核心,而是将两者平等的看待,不能贬低任何一方。换言之,不能仅仅把心理教育作为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手段,充当“服务生”的角色,反之亦然。

  最后,能够生成“道德教育—心理教育”的本土化理论。“心理—道德教育”系统理论始发于心理教学,又在实践中加以印证。因此,从教育实践中生成教育理论,以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应该成为“道德教育—心理教育”必须坚守的信念和追求,只有生成“道德教育—心理教育”的本土化理论,才能更加科学、合理地促进学生品德和人格的共同发展。这应该成为专业教师的教育理想。

  参考文献

  [1]唐爱民.心理教育≠道德教育:一种德育学辩护[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3):87-90. []

  [2]姚岚,刘翔平.分化与超越——析品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的关系[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4):28-30.

  [3]岳晓东.谈德育与心理辅导的关系[J].上海教育科研,1995(7):1-4.

  [4]郑航.学校德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3.

  [5]崔景贵.分化·冲突·整合——析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的关系[J].教育导刊,2001(23):24-26.

  [6]蒋波.心理教育与道德教育整合的理念和机制[J].教育科学研究,2007(1):47-50.

  [7]王丽荣,刘晓明.心理—道德教育:心理教育与道德教育的有机结合[J].教育科学研究,2010(1):34-38.

  [8]班华.对“心理—道德教育”的探索[J].教育科学研究,2010(1):25-29.

  [9]班华.心理—道德教育服务人生幸福[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89-94.

【探析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之关系的理论探索论文】相关文章:

1.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探索应用论文

2.高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探析论文

3.心理道德教育差别分析论文

4.社会心理学课程改革的理论探索论文

5.学校教育实践中的心理道德教育的方法论文

6.职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析的论文

7.探析影视与心理教育之间的联系的优秀论文

8.教育心理学题库建设的构想探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