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题库建设的构想探析论文

时间:2021-08-31

  [摘要]题库化考试是当今考试的趋势,题库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题库对考试的作用。教育心理学题库建设应该在科学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和心理与教育测量理论的指导下完成。教育心理学题库的建设必须遵循客观性、实用性、安全性、开放性和协同性的原则。题库建设必须按照一定的步骤循序渐进,并且定期做好维护与更新工作。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题库;原则;步骤

  考试是检验一门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科学客观的考试能对教学起到促进的作用。随着教学改革的持续进行,考试的方法也在不断发展。20世纪40年代起源于国外的题库化考试是当今考试方法改革的方向之一。[1]题库化考试可以实现教考分离,使考试更加规范、科学。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使用题库进行考试的实践不断涌现。教育心理学作为师范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其考试一般采取传统的人工命题的方式。建立教育心理学题库,开展题库化考试,可以真正实现教考分离,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促进教育心理学的课程建设。

一、教育心理学题库建设的理论依据

  题库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没有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就无法保证题库的质量。题库建设相关的理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另一类是心理与教育测量理论。

  (一)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是指教育心理学家依据学习要达到的不同目标对学习进行分类的理论。其中以布卢姆(B.S.Bloom)提出的观点最具代表性。布卢姆从教育目标的角度将学习分为认知、情感和技能三个领域。每一类学习又可以从低到高分为若干层次。教育心理学课程考试涉及认知和情感两个领域。根据布卢姆的理论,认知领域的学习可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等级,情感领域的学习可分为接受或注意、反应、价值评价、价值观的组织、品格形成五个等级。[2]在教育心理学题库建设中,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可以为课程标准以及考试方案的制订提供指导。

  (二)心理与教育测量理论

  从心理与教育测量的角度看,考试就是通过测验对学生的学业、能力等特征进行测量的过程。因此,心理与教育测量的理论对于教育心理学题库的建设起着关键的指导作用。心理与教育测量理论代表性的观点有经典测量理论(CTT)和项目反应理论两种(IRT)。经典测量理论也称为真分数理论,该理论认为测验所得分数是测验对象真分数和误差分数的和。其中,真分数反映的是被试某种心理特质的真实水平,例如考试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误差分数反映的是测量过程中的一系列随机因素或系统因素对测试成绩造成的影响,前者称为随机误差,后者称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无法控制,系统误差则可以通过改进测量工具或测量方法加以控制。为了减少系统误差,就需要不断提高测量工具的精确性,经典测量理论提出了测验的信度、效度概念,用以反映测验的质量,并通过项目分析提高测验项目的质量。依据经典测量理论编制的测验必须经过严格的试测,并需要进行项目分析、信度和效度的检验,满足要求的测验才能使用。项目反应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其核心理论是潜在特质理论。特质指的是制约个体行为的某种心理品质,因为无法对特质进行直接的观察,所以称为潜在特质。在考试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就是特质,这种特质制约着学生在考试中的表现。在试题项目参数的获取上,项目反应理论综合考虑学生的能力和学生在某个试题上做出正确反应的概率,并用项目特征曲线来表示二者的关系。项目反应理论认为,项目参与是独立的,不与特定的测试对象相关,并且在每次测试中都可以对项目参数实施矫正。与经典测试理论相比,项目反应理论有多方面的优点,例如被试能力参与与项目参数具有不变性,被试能力参数与项目难度参数具有统一的量表,可以针对不同被试精确估计每个项目及测验的测量误差。[3]经典测试理论和项目反应理论的理论假设不同,对试题整体的参数以及项目参数的分析方法也不一样。但在实际应用中,两者具有互补性。教育心理学题库建设应该依据课程特点,优先选择项目反应理论,并吸取经典测试理论的合理观点。

二、教育心理学题库建设的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指在建设题库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在命题、试测、筛选入库等环节以题目的客观参数为依据,杜绝对试题参数的主观猜测,防止个人偏好对试题质量的影响。客观性原则是建设教育心理学题库的基本原则,违背了客观性原则,题库的质量将无法保证,自然也就无法发挥自身的功能,考试结果的可信度也无法保证。要保证客观性,就要求在题库建设中要以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在试题的选择上广泛征求意见,在题目试测上严格执行科学的程序,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试测,使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对项目参数进行分析。

  (二)实用性

  实用性原则是指在教育心理学题库建设过程中,必须以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效率的提升为根本目标,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满足教学不同阶段、不同层次对考试的要求。要达到实用性,必须从多个方面完善题库的功能。从组卷形式上要能够满足学生自我检测、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需求;在抽题范围上要做到以章为单位,能够以一章、多章为单位进行组卷,使题库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在试卷难度控制上要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需要组成不同难度的试卷。[4]

  (三)安全性

  安全性是指在教育心理学题库的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必须做好试题的保密工作,防止题目泄露。题库的使用主要涉及学生、任课教师、管理维护人员三类人员,对于这三类人员应该分别赋予不同的使用权限。上课学生应该在通过审核后获得访问权限,在题库试题数量较大,满足要求时可以赋予学生有限的组卷权限;任课教师可以被赋予组卷、浏览学生成绩、考试结果分析等权限;题库的管理者则应该具有抽题、组卷、修改、增删等权限。分层次的权限设置目的在于防止泄题,防止学生猜题、使用题海战术等与题库考试思想相悖的行为。

  (四)开放性

  开放性是指教育心理学题库的建设不能一蹴而就,不能作为封闭系统,要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断更新题目,使题库内容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质量。保持开放性有两个原因:其一是题目存在曝光率的问题,如果题库的试题一旦确定就封闭起来,那么经过若干次组卷后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大量重复题目,从而降低考试的准确性;其二是随着学科和社会发展,会有一些新的知识、教育现象出现,通过对试题的不断更新可以保持题库较好的时效性。

  (五)协同性

  协同性是指教育心理学题库的建设应该由多个学校、多个专业工作者协同完成。教育心理学题库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涉及教育心理学、心理与教育测量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领域。因此,必须要求有相关专业背景的工作者组成题库建设团队,协同工作,这样才能保证题库建设的顺利完成。教育心理学是师范专业的公共课程,好的题库应该在更多的师范院校推广使用。这就要求在题库的建设过程中邀请各个师范专业的教育心理学任课教师组成建设团队,在题目筛选、题目试测等环节协同配合,使题库能够适应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从而有利于题库的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