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过程中教师职业倦怠的组织应对论文(2)

时间:2021-08-31

  3.注重教学能力的培养

  当前师范生中存在着“有理论而实际教学能力不强”的现象,一些基本的教学能力没能在四年的本科教育中掌握,当他们走上教师岗位时,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因此这也是新教师普遍感到困惑和苦恼的事情。针对此情况,我们有必要在师范教育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师范生的教学能力,增强他们的专业素质,使他们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降低诱发职业倦怠的风险。教师教育的课程要能确实培养、提高教师的从教能力。在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上要考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既要考虑教育理论,使教师具备一定的教育哲学思想还要结合基础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实际,使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练习的过程、实践的过程、体验的过程。 4.提高教学实践的质量

  教育实习是教师教育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是师范生正式从教前的第一次走上教师讲台的前奏,也是一次真正体验教师教学情感的经历。因此应适当增加师范生的见习机会和延长实习时间,让师范生“顶岗实习”。在教育实习期间,学生不但要学习承担一名教师的全部职责,经历备课、上课、辅导、批改作业、考试等全过程,而且还要担负起除了教学、班主任工作外的其他与教育管理相关的工作,比如兼任中学校长助理、文教助理员等,让学生熟悉以后的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使他们能较快的适应以后的教学工作。

  (二)完善教师职后培训体系

  1.开展规范化的入职教育

  入职阶段是指教师刚刚走向社会、进入学校系统和学习每日例行工作的时期。这期间,教师要经历身份的转变、角色的转换与责任的变化。如何度过这一段适应期,对初任教师而言的确是一个挑战。入职培训是相对于职前教育和在职进修而言的,是与教师头几年的教学实践同步进行的。主要是针对教学专业的特点和要求,以及刚出校门的新教师的不足等问题,通过在实际教学情境中老教师对新教师的'现场指导与评价,使后者适应并胜任学校教学工作,成为合格教师。入职培训应注意:首先,明确新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在对教师提供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辅助之前,有必要明确新教师专业成长中一些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胜任当前教学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等。其次,确定专业成长目标。这有助于新教师达到入职培训的标准和要求,也是评定新教师进步的依据。最后,对新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即时评价。即时评价是指听课人员做好详细的计划,其中最重要的是要事先考虑听课的重点,采取何种方法以及与培训目标之间的关系。课后,听课人员即时向新教师进行反馈,对教学情况进行讨论和分析,帮助新教师对其教学进行反思。针对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来调整其专业成长的重点和领域,使培训计划更能满足入职阶段教师的实际需要,顺利完成新手教师到专家型教师的转变。

  2.组织系统的在职培训与辅导

  研究发现,教师在面对职业压力时采取直接的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利于缓解职业倦怠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在教师职后培训中可以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开展教师职业倦怠应对方式的指导和训练,提高教师个体应对压力的能力,有效缓解职业倦怠对教师造成的负面影响。训练内容包括认知方面的训练,比如正确地认知自我和评价自我,客观正确地认识职业倦怠现象,建立合理的职业期望等。此外,还应进行应对技巧方面的培训,包括如何正确运用心理防御机制,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学会倾诉等。培训的方式可采用专家授课、团体辅导等形式,针对个别职业倦怠感比较严重的教师,可采用一对一的方式进行辅导。应尽可能保证培训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培训专家的稳定性。因为个体形成正确的认知态度和掌握正确的应对方式是一个逐渐内化的过程,不是一两次培训就能实现,因此时间上需要保证;另外,如果培训专家频繁更换,则不利于对个案开展深入研究,也不利于培训专家与参培的教师间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培训的质量自然也就得不到保障。

  3.通过继续教育提高教师教学效能感

  教学效能感代表着教师能力方面的信念,会直接影响教师为自己确立的目标、为达到目标进行的努力以及面对困难时的坚持性。较低水平的教学效能感将导致较低水平的努力和坚持性,当他们在面对较大的工作压力时更倾向于采取回避的策略,而较低水平的努力和坚持性反过来又会导致更低水平的教学效能感。如此的恶性循环最终将导致职业倦怠。学校要为教师切实提供时间与教育资源使其参加进修培训等继续教育,提高教学能力与技巧,增强专业自信;同时还要鼓励教师参加各类科研、教研活动,彼此交流经验体会,引导教师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观摩优秀教师的成功教学,学习其教学艺术,通过替代强化来提高自身的教学效能感。消除教师在专业探讨方面的孤独感、无助感,提高其科研意识,激发其重新追求专业发展的热情。此外也可进行正确归因的训练,可采用团体归因训练,给予暗示或指导,帮助教师学会积极归因,进而促进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提高。同时还应在教师的生活、待遇等方面提供足够的关心和支持,以减少外围环境带来的压力。  四、小结

  以往,教师的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是处于相对分离的状态,高师院校承担了教师教育的职前培养任务,而教育学院系统则重点放在了对教师进行职后的培训。加强高师院校和教育学院的配合和沟通,形成统一有效的培训体系,这将是未来教师教育发展的核心,也是培养高素质教师的关键。比如针对教师应对压力时的策略选择问题,师范教育可进行预防性的训练,但是师范生却无法切身体会到职业压力产生时的状态,体验不到正确的应对策略认知对他们在以后真实工作情境下的压力应对是有积极作用的。此时,如果在职后培训中又配合有专业的更具针对性的压力应对策略训练,则完全可以消除不良工作压力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针对教师职业倦怠现象越来越普遍这一日益严峻的形势,统筹教师教育各方面资源,使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朝向一体化发展,切实发挥教师教育在促进教师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中的作用是势在必行。【教师教育过程中教师职业倦怠的组织应对论文】相关文章:

1.新课改对教师素质的挑战及教师教育的应对教育论文

2.开放教育导学教师职业倦怠研究探讨论文

3.教师职业倦怠心理转化路径论文

4.小学美术教师教育论文

5.小学教育教师的论文

6.浅析教师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教育论文

7.教师感言:教师的教育幸福

8.论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改变角色